让自然博物馆成为科普乐园

广州日报 2024年04月11日 杨博

  清明假期,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成了很多人的“新宠”。最新数据显示,假期这几天,中国科技馆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3天共服务观众7万余人次;重庆自然博物馆日均客流量达1.1万人次,约是平日里的5倍……(4月10日《光明日报》)

  自然科学博物馆缘何惹人爱?不难看到,这是供需牵手、协同发力的结果。今年初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683个。其中,科技馆694个、科学技术类博物馆989个。各类博物馆的迅速发展让公众拥有了触手可及“亲近”科学的机会,“到博物馆看展”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然而,对标国际一流,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仍然存在发展短板,各类展览同质化现象有待破解。

  那么,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呢?从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博物馆已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科学资源共享交换的枢纽。譬如,伦敦科学博物馆擅长整合资源,使科普活动保持了深度、锐度和热度。这里也是培养科学教师的摇篮,众多科学教师在此拓展视野、激发灵感、增强能力。德国高校博物馆则不仅是通识教育的平台,还是多学科的教学科研基地。柏林洪堡大学博物馆不仅承担着科研和育才的任务,还面向公众常态化地举办各种科普展。

  所以,博物馆有必要把自身定位为科学普及的枢纽,一个资源的枢纽、信息的枢纽和人才的枢纽。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博物馆与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企业紧密联动,科技与教育人才深度参与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的发展活力就会释放出来,“博物馆热”就会更有内涵。 (杨博)

广州日报评论A4让自然博物馆成为科普乐园 杨博2024-04-11 2 2024年04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