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实施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完成森林质量优化23.5万亩,建设森林步道308公里、碧道213公里,建成古树公园10个。
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移动源、扬尘源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0.4%、提高6.6个百分点。
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之进,推动城市绿色化转型实现新跃升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虽然还处于农历新年的正月,但此时的广州早已春和景明,处处生机。
为了绘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宜居生态画卷,广州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降低“含碳量”,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过去一年,科学实施城乡绿化建设——
启动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实施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完成森林质量优化23.5万亩,建设森林步道308公里、碧道213公里,建成古树公园10个。营造修复红树林2800多亩。开放共享公园绿地112处,市民推窗见景、开门见绿。
过去一年,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移动源、扬尘源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0.4%、提高6.6个百分点。新建污水管网635公里,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每日814万吨,居全国第二,20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5%,147条已治理黑臭水体保持不黑不臭。建成星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500个,培育“无废细胞”1442个。
过去一年,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大湾区创新碳金融中心挂牌,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优化水资源配置,水厂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三。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60%,提高9个百分点。完成全市巡游出租车和中心区公交车纯电动化,90%学校达到省绿色学校创建标准,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
强化枢纽功能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T3航站楼基础工程完工,新增全货机航线23条,机场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国机场“四连冠”。
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一期)竣工投产,广州港净增外贸航线7条,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第六位。
以强化枢纽功能之进,推动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
“云山珠水,盛世花开”。今年春运,站场规模11台24线,地上3层、地下4层,可满足1万多人同时候车的广州白云站迎来“首秀”:根据铁路部门预测,春运期间,广州白云站预计发送旅客100万人次,其中节前15天60万人次,日均4万人次。
流经枢纽的人、物、信息、资金等被称为“资源要素”。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资源要素配置已被视为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也是全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标志。
作为全国最大的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广州白云站也是亚洲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它的建成投用,无疑为广州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交通枢纽向产业枢纽迈进,不断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开启了又一崭新篇章。
广州市委“1312”思路举措中,明确要强化广州的门户枢纽功能,着重强调广州作为国际航空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和轨道体系、国际信息枢纽的作用。
面向世界,联通全国、融通全球。过去一年,全市客运量恢复明显,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和广州南站旅客发送量双双位列全国第一。广州白云机场三期T3航站楼基础工程完工,新增全货机航线23条,机场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国机场“四连冠”。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一期)竣工投产,广州港净增外贸航线7条,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第六位。
立足湾区,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过去一年,广汕汕高铁开通运营。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投入运营,新增里程32公里,总里程排名全国第三。车陂南隧道等18个道路项目建成开通。四个市属综合管廊廊体全面贯通。
民生事业保障
2023年,广州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38元,同比增长3.5%,这是广州市自1995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第19次提高广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发放,惠及14.4万残疾人。
以民生事业保障之进,推动幸福广州建设实现新跃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肉菜鱼”等食用农产品实现“天天快检、日日公示”,全年筛查销毁问题农产品4.37万余公斤;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27万剂……2023年,广州全面兑现十件民生实事,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达七成,充分彰显了广州切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更多惠及全体市民的为民初心。
住有宜居,组建安居集团,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7.6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84万户。完成旧楼加装电梯1668台,累计建成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老有颐养,“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开户380万户,居全国城市前列。颐康中心(站)实现村居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及。
病有良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州妇儿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天河院区建成启用,101家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
弱有众扶,城乡低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等兜底保障提标扩围,广州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38元,同比增长3.5%,这是广州市自1995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第19次提高广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发放,惠及14.4万残疾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875元,1.8万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落实分类帮扶和常态化关爱。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民调报告也显示,2023年广州城市状况获受访市民肯定,其中评价最好的是“供电状况”“社会治安”“供水状况”和“社会秩序”,满意度仍维持在高位,分别为90%、86%、82%和78%,显示政府维持市民生活基本条件获得肯定。
海洋科技产业发展
目前广州已形成较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现有58个涉海科研机构,建设有42个省部级以上海洋科学实验室,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0个。
以海洋科技产业发展之进,推动现代海洋创新城市建设实现新跃升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作为南海之滨的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方面一直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专门提到,推进广州南沙海洋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应用,加快打造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同时推动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等创新单元和地方建立深海领域全球前沿科学研究协同机制,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的专项支持充分说明了广州激活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的巨大潜力。
科技兴海,挺进深蓝。去年11月,广州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级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到了年底,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显示了广州在海洋科技创新的强劲实力。目前广州已形成较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现有58个涉海科研机构,建设有42个省部级以上海洋科学实验室,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0个。
产业强海,经略海洋。广州船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船舶产业基础扎实,截至目前,集聚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英辉南方等2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产能达500万载重吨/年,单船造船能力突破30万吨。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这两家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大型骨干造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去年10月,在手订单交船期已排至2027年。在新兴产业方面,截至去年6月,广州海洋类专精特新企业有88家。
城市治理现代化
排查整治城市风险点,易涝点由488个减至277个,成功抵御台风“苏拉”“海葵”等影响。
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优化重点拥堵点位104个,改造非机动车道501公里。
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进,推动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实现新跃升
“您好,这里是广州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去年以来,广州12345热线推出“民情月历”,利用诉求数据资源复盘每月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建立市民及企业关注榜。
聚焦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劳动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堵点,广州12345热线着力将群众诉求“弱信号”转化为推进工作“强信息”,进一步发挥了热线基层治理的“前哨”作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热线背后的“广州温度”正是广州努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
作为有着11个区、176个镇(街)的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的面积超过7400平方公里,每天实时在穗人口约2400万。这就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如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广州以实际行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州、平安广州。
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风险。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68万亩。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广州开发区东区“气代煤”热电联产、珠江LNG电厂二期骨干电源等项目建成投产。
毫不松懈抓好公共安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和6.4%。排查整治城市风险点,易涝点由488个减至277个,成功抵御台风“苏拉”“海葵”等影响。
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优化重点拥堵点位104个,改造非机动车道501公里。规范运作最小应急处置单元2.3万个,刑事破案率提高6.9个百分点,入选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文化强市建设
2023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347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582.34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作为主引擎的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795.94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68.0%,拉动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4.3个百分点。
以文化强市建设之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2月10日,甲辰龙年的第一天,一场阔别12载的烟花汇演当晚在广州白鹅潭重燃,现场预约观看人数逾十万,超过1560万人次线上观看。这场长达45分钟的高规格、高水准烟花表演,以“活力湾区新彩广州”为主题,燃起的不仅是广州市民“大年初一看烟花”的回忆,更为广州擦亮了又一张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就在这个春节期间,广州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文旅消费112亿元,均增长50%以上。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州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赓续弘扬千年文脉——
新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46个,举办中共三大百年百场巡展。广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粤剧院新址建成开放,3家博物馆获评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芭蕾舞剧《旗帜》荣获荷花奖,2人分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举办广州艺术季等惠民活动2万多场次。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去年以来共有130人次入选全国和省市身边好人。高质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3153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系列直播活动429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等实践活动11万场,惠及群众近千万人次。推动221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结对共建。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2家,全市接待游客2.3亿人次;广州健儿在杭州亚运会、全国学青会上共获金牌36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