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梦苑分园——增城低碳总部园。
南香山下,永宁大道旁。
增芯科技,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项目首台设备已搬入;广州国显维信诺,广州首条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正全力爬产;纽恩泰新能源科技,拥有20条智能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工厂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向东看,“芯、显、车”等新兴高科技产业,正在广州东部中心遍地开花。这背后,是增城区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侨梦苑、广州东部中心等重大平台承载优势,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主动搭建产学研平台、不断厚植创新沃土,促进区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广州之东,一片科技创新的高地正拔地而起。
文/夏强 图/增宣
育主体:
以梯次培育体系促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
2023年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全区研发投入强度从2020年度的2.67%提高至2021年度的2.72%,再跃升至2022年度的3.02%,首次跨入“3.0”行列,实现三年两提升;2023年全区共立项省、市科技项目34个,同比增长161%;其中中汽研和电子五所各1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共获得省扶持资金1亿元……
科技型企业量质双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实现新跨越,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新突破。一组组靓丽的数据背后,是增城在“孵、育、引、壮”四字上下功夫,加快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一批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成长一批科技领军、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企”的梯次培育体系。
同时,围绕“芯、车、显”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为三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助力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虚拟现实、数字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加强甄别筛选,争取引入具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项目。
据统计,增城区2023年全年引进产业项目180个,其中,协议达产年产值/营收50亿级项目5个、营收百亿级项目3个。全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0个,同比增长4.17%,包括制造业项目39个,占比78%,服务业项目10个,农业项目1个。重点围绕泛半导体产业,引进了工研院中试线、中微、智达星空、越海二期等一批战略性优质项目,补齐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研发设计等产业链空白环节。
搭平台:
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破关键技术难题
2018年,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众山精密”)在增城成立,专注于金属工业型材及功能部件的研发和生产。2020年,正急于寻求新款手机型材的某知名公司找上门,希望能供应高精密高质量的金属异型材。众山精密与湖南大学严红革教授团队、厦门理工大学等团队联合攻关,攻克了异型截面型材塑性成形及热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跻身该知名公司2020年前200大供应商。众山精密当年的产值就翻了5倍达到5亿元,2022年突破20亿元。
随着2022年3月湖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简称“湖大研究院”)正式落户增城,双方的合作更进一步——2022年众山精密与湖大研究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由前者提供2000万元研发经费,研究院提供场地、技术等支持,共建“特种工业型材联合研发中心”,围绕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及其复合型材等研发领域进行科技攻关。
尝到甜头的众山精密只是增城加快搭建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段缩影。作为增城区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湖大研究院有三个“新”:一是科研机构发展“新模式”,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机制,在研究方向选择、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给予科研人员充分自主权;二是人才引进培养“新路径”,大力引进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目前已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9位,组建由院士、杰青等高端人才领衔的研发团队33个,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12家,孵化和引进科技企业11家;三是产学研联合发展“新优势”,搭建大型科技设施、公共实验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破解关键核心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增城加快引进产业新型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依托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创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成功推动水电二局、中新汽车认定为广州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先后推动元宇宙产业学院、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等5家产业研究院创建,已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家、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2家。
厚植沃土
建设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
“来增城来对了!‘妈妈式’服务一对一专人指导,流程通畅、政策灵活。”2015年便扎根增城经济开发区的广州博济生物医药科技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丁兴感慨道。据介绍,科技园已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广州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增城侨梦苑分园区等多项荣誉。
“科技园内共40多家企业,符合侨梦苑奖励政策的就有三分之一。”林丁兴介绍,增城侨梦苑政策可谓锦上添花,“从人才、科技创新以及产业服务等全方位都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并且做到了对初创企业、成长企业以及规模企业的全覆盖。”在他看来,目前增城对孵化载体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比如我们准备申请的加速器奖励政策,目前是增城独有的。”
“2022年我带领高管、技术骨干和海归人才团队来到增城,入选了增城区创业领军团队项目,获得了启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广州启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曦表示,公司在增城区创新创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开发高性能蒸镀型OLED材料,努力实现OLED关键材料国产化,目前开发的部分材料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让林丁兴和杨曦感慨的优质服务背后,是增城将“国字号”侨梦苑作为区级孵化器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化侨梦苑“一苑多区”战略,推动全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目前已形成“1个核心区+20个分园区”的发展格局,孵化场地总面积超46万㎡,累计引进创新创业项目942个、创新创业人才495人。同时,全力打造大孵化器集群,成功推动增科院、迅镭、银江3个园区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全区累计登记备案孵化载体30家,国家、省、市级孵化器数量在全市分别排第4、6、5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