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督促

广州日报 2024年01月09日 游宇明

(插图:视觉中国)

  在大学的讲台上站了38年,督促学生读书的话一年不知要讲多少遍,有时是希望他们读经典,有时是要求他们读时新的作品,而且还会情不自禁地阐述一番读书、做学问的意义。老师嘛,自然是要“教书育人”。有一点我很清醒: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认不是一个懒散的人,只要有闲暇,上午固定做别的事,下午一定是选择读书。我设置的基本目标是每天阅读不少于两小时,一年不低于一千小时。由于出差、讲学、参会、采风、旅游等因素,少数时候也可能完不成任务,但如果以月、年来衡量,读书时间肯定是大大超过的。每年教学检查,学生对我的学养颇有好评,便与这种刻苦的阅读有关。

  百密一疏,我喜欢读书,也确实读了许多书,但不等于应该看的书全部都看了。某年6月,学校文学社准备在两个星期之后讨论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牵头的同学找到我,希望我到时做个发言。我理当支持,有点尴尬的是,其时我确实没读过这本书。我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学生说:“老师,没事,我马上给您借一本。”拿到小说后,我几乎不眠不休,花5天时间认真看完,并对它的主题、情节、人物、文化观念都做了些了解与思考。因为准备充分,我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比较精彩,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两年之后,我立了个研究《白鹿原》的课题,先后发表了三篇文章,其中两篇成为评副教授职称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算是意外之得。

  这种被学生“促成”阅读的收获还有不少。比如,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秋天下午,有学生课后问我怎么看待网络小说,那时网络小说作为新鲜事物,受到很多年轻人喜欢,我平时比较关注纸质作品,网络小说我读得很少,因而无法与学生展开讨论,“让我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我回答。到了家里,我搜寻网络小说,细细阅读起来。我对网络小说没有一味拒绝,而是去了解,初时是为了与学生交流读后感时感到不困难,后来发现网络小说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阅读天地。

  这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给了我感悟:老师读书并不总是抢在学生前头,有时也需要学生推着走,学生可以因为老师的教育得到成长,老师也可能由于学生的反向“督促”同样获得成长。我想,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一个体现吧。     (游宇明)

广州日报闲情A14反向督促 游宇明2024-01-09 2 2024年01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