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开幕式背后有个“超级充电宝”

本届全运会采用“市电与储能主供”新模式 广州为大型赛事保供电开辟新路

李天研

本文字数:1533

  奥体储能电站为十五运会开幕式提供了核心电力保障。

  氢能应急电源车作为移动储能力量,与智慧保电系统协同配合,共同筑牢保供电的“防线”。

  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提到,十五运会开幕式首次采用了“高可靠市电+新型储能在线”主供方案,性能优异、运行稳定,不再使用大型柴油机微网主供,为大型赛事保供电开辟新路。

  昨天,记者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组织的“绿电为开幕式注入能量”采访活动中了解到,广州在大型赛事首次采用“市电与储能主供”保电模式,标志着我国电力保障能力实现从“保供应”到“优供应”的历史性跨越。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李崧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李崧

  坚实网架:保电升级的硬核根基

  开幕式电力保障工作,历来是对城市电网综合能力与应急管理水平的全面检验。与以往依赖柴油发电机作为主供电源的模式不同,本届全运会开创性地采用“市电与储能主供”新模式,这一创新的底气源自广州电网持续的高可靠性。

  所谓市电,就是来自公共电网的电。如今,广州电网已建成441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024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进入10分钟级别,为“市电与储能主供”提供了坚实基础。

  “广州电网的坚强网架让我们有了底气。”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专家顾衍璋谈道,“经过近百次实验验证,我们确信‘市电与储能主供’模式完全能满足开幕式极端负荷需求。”广州供电局从不同变电站架设的4回专用供电线路,构成了开幕式供电的第一道坚固防线。

  万一市电出现突发意外,储能系统则是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的第二道防线。这就像为开幕式舞台搭建了一个“超级充电宝”,确保舞台灯光、音响“零闪动”。

  为确保储能系统绝对可靠,团队对技术细节极致把控。广州供电局技术专家陈俊在方案论证中,通过对30余组设备运行参数的反复演算,否定了存在协调控制风险的“柴发与储能并列运行”方案。在储能电站建设的“百日攻坚”中,顾衍璋和同事们放弃节假日,连续50天坚守,累计完成150余项优化改进,确保了20兆瓦/40兆瓦时储能系统高质量投运。

  数字赋能:透明电网的智慧实践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电力保障指挥部,巨大的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奥体中心供电线路的实时状态。这套智慧的保电系统,能精准监测到场馆内每一处重要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同为电力保障装上了一双“火眼金睛”。

  这套先进系统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和我国自主研发的“电鸿”物联网系统提供的技术支撑。它们共同构建了一套智能运维体系,能够高效协同全市数以百万计的智能电力终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和智能调度。

  工作人员通过“空—天—地”协同的数字化平台,甚至可以远程操控机器狗进行线路巡检。目前,广州电网已实现了输电、变电、配电、调控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日供电量首次突破4亿千瓦时。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保电现场,氢动力无人机、机器人等组成的“智能保电小队”,进一步增强了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字化技术让保电工作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智慧运维”,为大型活动保电树立了新标杆,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绿智融合:城市能源的未来之路

  来自青海、云南、广东三地的光伏电能,与云南、广西山水间奔涌的绿电,在广州汇聚,形成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共同实现了广州赛区场馆100%绿电供应。

  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匹配西部清洁能源,广州供电局充分挖掘本地光伏潜力——如在奥体中心屋顶铺设4000余平方米光伏板,广州为湾区打造了一个“远方绿电送来、本地绿电生根”的绿色样板。据测算,整个十五运会期间,广州赛区场馆将消纳绿电约8565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7.7万吨。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南方区域“风光水储”协同发展的大格局。截至2025年,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突破2.6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比例提升至40.5%,相当于每用2度电就有约1度是绿电。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A9开幕式背后有个“超级充电宝” 李天研2025-11-12 2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