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越向上 越广州·智慧之城

“超级大脑”演绎“幸福算法”

刘春林

本文字数:6835

  广州以数字技术为笔,以民生为墨,勾勒出一幅“善治、惠民、兴业”的智慧城市新图景。图为广州塔一带珠江美景。

  科技赋能,织密场馆安保防线。受访者供图

  市民使用“文化AR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消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摄

  “全运广州”小程序无缝接入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莉、张露摄

  “手语翻译”提供无障碍沟通支持。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摄

  工作人员演示“全运广州”小程序的“AR导航”功能。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摄

   导盲六足机器人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Mini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力摄

  “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

  广州12345热线人工智能实验室

  数字广州创新实验室机房

  越向上 越广州·智慧之城

  晨曦微露,无人驾驶汽车已如约等候,将你从容送达体育场馆;踏入场馆的瞬间,AR导航便在人潮涌动中为你精准指路;当疲惫悄然而至,“机器人咖啡师”亲手为你冲泡一杯咖啡……这些曾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如今已成为“智慧全运”触手可及的日常。而这每一处细腻的智慧服务,都非凭空而来,它们深深植根于广州多年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扎实积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如何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的时代之问,广州以一场全方位的智慧革新作出应答——以数字技术重塑城市脉络,用智能理念唤醒老城新韵。而今,凭着这份孜孜不倦的探索,广州不仅荣膺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奥斯卡”桂冠,更将以全运会为舞台,迎来一场智慧建设成果的盛大检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林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除署名外)

  推动数字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澎湃浪潮,也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背景下,广州立足“数字广州”多年积累的建设成果,打造独具广州特色的“数字全运”“智慧全运”品牌。

  从场馆的“一键调度”到出行的“无缝接驳”,从机器人的“安保服务”到网络的“极速体验”,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广州正在完成的,不仅是举办体育盛会,更是一场关于“智慧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实践论证。

  智慧场馆:一键调度 万物互联

  走进天河体育中心,清凉新风徐徐送爽,灯光如星河渐次点亮——这并非工作人员手动操控,而是“体育场馆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在管理着一切。这个数字孪生的“智能管家”,正将体育场馆编织成一张智慧网络。

  在场馆升级改造的进程中,广州建设了“体育场馆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可一键调度场馆的空调、灯光、安检闸机等设备,把场馆管理得明明白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也提升了运动员、观赛者的体验。目前,该系统已接入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大学城体育场和越秀山体育场等多个体育场馆。

  而在场馆的每个角落,智慧服务的“毛细血管”正在延伸。广汽集团推出的第四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Mini即将“上岗”,在赛事公共场合提供安保服务。这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搭载全球创新的可变轮足设计,轻松切换四轮与双轮模式,不仅能在平坦的通道自如穿行,也能稳健应对户外路面与楼梯台阶,实现高效移动与稳定通行。在巡检中发现人员摔倒、逆行等异常情况时,它能主动介入、实施干预,实现从“感知”到“行动”的闭环。

  而作为所有这些智慧应用的底层支撑,场馆网络也迎来了质的飞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等重点场所公众通信全面升级至5.5G(5G-A)网络,实现容量、速率双翻倍(现场实测速率超2Gbps),为赛事“大流线”通信畅通提供“高速底座”。

  智慧服务:自动驾驶 轻松预约

  “智慧全运”不再是悬浮于屏幕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服务于运动员和观赛者的衣食住行。

  广州将人工智能(AI)与大模型、虚拟现实与元宇宙等新一代的数字技术运用于全运会,通过建设“全运广州”小程序,融合“赛事+城市+创意”,开发多个创意活动。

  “全运广州”小程序精心设置“全运记忆”“场馆知多啲”“赛事日程”“赛事新闻天天看”等服务模块,无论是查赛程、找路线,还是感受湾区文化,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搞定。

  智慧服务还从指尖延伸至车轮,“全运广州”无缝接入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用户轻点预约,可召唤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的自动驾驶车辆,享受覆盖媒体接驳、嘉宾接待、市民出行等多场景的智慧交通体验,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温暖于行。

  来宾还将有机会在全运会赛场品尝由“咖啡机器人”亲手冲泡、拉花的咖啡。“咖啡机器人”配备了全自动制作与智能点单系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为人们奉上高效且品质稳定的饮品。从点单到出品,一杯香浓的咖啡最快仅需60秒,效率远超人工。

  智慧体验:无界融合 全员友好

  全员友好、无界融合的体验,更彰显了广州这座城市的人文高度。在“无障碍技术”领域,广州也正推进“手语翻译”“导盲六足机器人”“无障碍引导机器人”的应用。

  “导盲六足机器人”专门为视觉障碍运动员和观众提供贴心的“导盲”服务,六足机器人拥有行走时稳定性较高,迈步基本无噪声,续航时间长,能负载行李物品等优势,具备语音交互与力觉交互功能,能通过语音下发指令,通过语音或者推拉盲杖来调节行走速度。

  “手语翻译”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覆盖,为有关群体提供无障碍沟通支持,线上已深度集成至广州赛区“全运广州”小程序,支持手语视频翻译。

  “数字人志愿者”将为志愿者、广大运动员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导览、赛事咨询、城市周边观光旅游等智能交互服务,解决传统志愿服务在语言沟通、多场景覆盖中的痛点。“数字人志愿者”预计将有效减轻志愿者工作量,服务响应效率提升50%。

  令人惊叹的是“元宇宙云上全运村”——远在千里的观众也可“置身”赛场,与数字人分身一起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元宇宙云上全运村”在技术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规模化应用数字人分身技术,不仅提升了赛事的可观性,更通过虚拟现实的体验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现场的激情与氛围。

  全运写真

  万人体育场里的导航神器

  在可容纳上万人的体育场馆,如何快速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是许多观众面临的问题。在广州赛区,观众只需打开“全运广州”小程序,轻点场馆导航功能,选择目标场馆并输入座位编号,即可启动AR实景导航。该系统将引导用户从场外入口直达座位区域,全程定位误差不超过1.57米。目前,该服务已覆盖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广州市残疾人运动中心等多家场馆。

  “AR导航”服务仅是“全运广州”小程序的众多功能之一,该小程序融合了AR导航、AI、数字人等数字技术,是集赛事服务、城市服务、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广州赛区服务大脑,为观众提供贯穿全程的一站式数字服务。观赛人员只需关注小程序,即可掌握赛区赛事动态、场馆导航、观赛指引等信息,实现安心观赛、便捷出行。

  在城市服务方面,“全运广州”小程序设置“无障碍服务”“便民地图”“我是志愿者”等核心服务模块。其中,“出行服务”汇聚公交、地铁、出租车及无人驾驶汽车等公共交通扫码和预约功能;“便民地图”则将停车场、充电桩、公共卫生间等常用公共设施集成于一图,实现随时随地一键查询。

  “全运广州”小程序还特别优化无障碍服务体验,整合无障碍用车预约、无障碍地图等数据及服务信息,并创新推出手语翻译服务。用户可通过小程序一键呼叫专业手语志愿者,获得实时在线的翻译支持,有效消除听障群体的沟通障碍。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无障碍服务系统在赛后将迁移至政务大厅、展览中心等公共空间。

  小程序还借助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赋能,在“玩转”板块中推出AI行程规划助手,涵盖广州“必游、必吃、必住”多元场景。例如,用户只需输入“广州红色路线一日游”等需求,系统即可智能生成融合赛事场馆与城市景点的个性化路线,并推荐周边餐饮服务,实现“赛事+文旅”的深度融合。

  “广州礼物”专区则将全运文化与岭南非遗元素巧妙结合,推出全运吉祥物系列、英歌舞手办等文创产品,以时尚化表达唤醒传统记忆,助力赛事短期流量转化为城市长期的文化吸引力。

  此外,“低碳森林”互动游戏通过收集步数、参与知识问答与垃圾分类等绿色任务,引导用户积累“绿光粒子”、培育虚拟植物,并以积分兑换机制传播低碳理念;“全运明信片”功能运用AI图像合成技术,将用户形象与场馆、地标及文化符号深度融合,生成个人专属的数字纪念品。

  广州正以“全运广州”小程序为支点,撬动“数字赋能十五运”的整体跃升,将岭南特色文化与全运基因植入功能场景,努力成为市民热心参与全运会的桥梁和用户观赛、城市生活的数字好帮手。

  广州拿下“智慧城市奥斯卡”背后

  从“穗好办”的指尖轻触,到“城市大脑”的精准调度;从12345热线的智能参谋,到街头巷尾的无人清扫;从超算中心的强大算力,到数据要素的融合创新……广州以数字技术为笔,以民生为墨,勾勒出一幅“善治、惠民、兴业”的智慧城市新图景。

  近年来,广州启动全方位的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城市运行的“骨骼系统”,以数据要素为感知联动的“神经脉络”,以城市大脑为智慧决策的“核心中枢”,着力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今年9月,广州荣获全球智慧城市领域“奥斯卡”级大奖——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城市大奖”,这正是世界对广州智慧城市答卷的高度认可。

  智慧政务: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如今,广州市民的办事习惯已悄悄改变,去身边的“政务云大厅”即可办成超2万个服务事项,用一部手机可以办理1万多项服务事项,还可以实现一次同时办理多个事项。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重构政务服务模式,依托“穗好办”政务服务总门户,建成“线上一网”“线下一窗”“热线一号”互联互通服务矩阵,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协同、数据共享、标准统一,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便捷的城市服务。

  在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慧办小精灵”AI智能导办助手已成为最忙碌的“员工”之一,可提供办事咨询、智能取号、政策解答等服务。“慧办小精灵”的智慧大脑源自DeepSeek大模型,整合了近10万条办事指南,可为市民提供详细解答,大大缩短了群众获取信息的时间。

  “智慧政务”的升级远不止于此。今年以来,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协同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聚焦巡游出租汽车、电车营运等量大面广、时效性强的民生领域,创新推出“政务AI智办”模式,推动政务服务迈向全流程智能化、“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打造一体化智慧服务。运行以来,累计办理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资格证缴销等高频业务超2万件,平均办理时长压缩75%。

  为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多点办”,广州还把政务服务窗口“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打造“云窗口”智慧政务新模式及“智慧政务晓屋”等实体自助终端,两万多个服务事项随心办。

  智慧民生:从“治理痛点”到“幸福支点”

  走进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厅,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中,DeepSeek大模型正悄然赋能——成为读懂民生诉求、预判治理重点的“智慧参谋”。热线通过DeepSeek对诉求内容、办结意见及回访情况等大量数据进行推理分析,提出优化工单办理的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参考,助力民生问题高效解决。

  为迎接十五运会,这条民生热线专门开出“全运数字服务专列”。无论是参赛还是观赛,有任何问题,只需拨打12345,或打开“广州12345”微信服务号,点击“悦享全运”,即可解锁全运会赛程、交通、景点、住宿全攻略。

  智慧民生的画卷还在广州街头徐徐展开。在广州的市政道路、园区、商超,L4级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能通过机器视觉与激光雷达协同,实现复杂城市环境中的障碍物识别、自动避障、多模式清洁、自动充电以及一键任务分发等功能,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安全性。

  在广州珠江新城的核心路段,一个由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驱动的智慧交通系统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出行。通过实时优化花城广场周边十几个路口的信号灯配时,该系统使区域通行效率提升超过10%,协同区域的拥堵指数明显降低,车辆平均速度明显提升。

  在广州白云区,“5G+AI”视频超融合汇聚全区24个镇街、14个部门超17万路视频,构建起全球最大规模的区县级视频资源池。在城管领域,问题处置时间从“几天”缩短至两小时内;在治安场景,助力公安破案数位居全市第一。

  智慧经济:从“数据沉睡”到“要素奔涌”

  传统城市要转变为“智慧城市”,要打好数字“底座”。广州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63.08%,居全国前列;建设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其中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建成国内领先的千亿级大模型服务体系,成为全球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建设“5G+车联网”示范应用环境,开放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2500公里;在国内创新性地实现了基于“车路云城一体化”的城市感知新范式。

  数据,这个数字时代的新石油,正在广州迸发出巨大能量。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广州积极投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了制度完善、设施健全、生态活跃的发展格局。公共数据运营创新实践被写入《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指南》,作为示范推广。

  如今,广州公共数据要素正在发挥乘数效应,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实数融合”创新示范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互通,超4000家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今年7月,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入选国家创新发展试点的城市级试点,南方电网、南方航空、广汽集团、金域医学四家企业也分别凭借各自领域的创新实践跻身试点名单。广汽集团以汽车产业数据空间串联供应链上下游,实现智能制造与绿色供应链数据协同;金域医学在医疗健康领域搭建数据空间,安全共享诊疗数据,加速精准医疗研发。

  未来,广州将发挥城市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场景丰富等优势,深化数据资源流通利用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形成智慧城市建设合力,提升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广州实践

  超级大脑 一网统管

  早高峰,随着人流涌入地铁,珠江新城、体育西路等站点的闸机数据开始悄然波动。在“穗智管”平台,进出站人数化作趋势曲线,重点枢纽的客流密度实时可见。一旦超过阈值,系统即刻预警,现场处置随即启动。

  午后,某步行街的小吃店前人员突然排起长队,人流十分密集;物联网传感器传回异常热力图,巡查员立即赶赴现场疏导。

  若遇到台风和暴雨天气,“穗智管”如同城市的预警中枢,通过精准的风力、降水图谱,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的行动指南。

  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颗看不见的“智慧大脑”——“穗智管”,让每项决策都扎根于跳动的数字脉搏。2020年,广州创新打造“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成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这个“超级大脑”实现全方位赋能、全时域感知、全维度治理,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目前,“穗智管”已对接全市40个部门共计115个业务系统,归集城市运行数据超120亿条,形成了超3000个城市体征数据,建立了涵盖城市管理、应急处置、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智能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穗智管”接入并整合城市多领域运行体征数据,将“指标碎片拼图”整合为“全景城市画像”,涵盖人、企业、气象、交通等城市运行数据,融合政务服务相关数据,实时监测市、区两级热点事件等,全面监测城市运行的心跳与脉搏。

  在跨部门业务协同方面,“穗智管”以实际应用场景作为驱动,对接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业务系统和数据,汇聚后经治理加工,形成集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场景。例如,“穗智管”平台融合汇聚了住建、水务、交通、气象、环保等关键领域的风险感知数据,打造了一张城市安全态势全景图,将在建工地重大危险源、燃气充电站、易涝积水点、涵洞隧道等风险信息上图监测,结合视频云、CIM、时空信息云等能力,辅助各职能部门提前感知潜在风险,推动城市应急处置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为韧性城市建设筑牢根基。

  作为“一网统管”的城市大脑,“穗智管”还汇聚了城市视频云、时空信息云、城市物联感知、城市信息模型等公共能力,打造了交通运行、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智慧水务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场景,初步形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管理架构,为全市提供统一的数字底座支撑能力,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提供了强大支撑,全面提升城市响应与治理能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越向上 越广州·智慧之城 A4“超级大脑”演绎“幸福算法” 刘春林2025-11-04 2 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