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钧圣)10月30日,广州市海珠区举办“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主题新闻发布活动。活动中,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党组书记狄波介绍,广州市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打造“看得见、摸得着、有欣喜”的绿美海珠示范点,重点做好保护优先和合理利用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海珠湿地坚定不移走专业科学权威的保护之路,一体化推进扩绿、兴绿、护绿。华南国家植物园海珠湿地迁地保护示范区迁地保护初见成效,目前已引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3种,其中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3种。
自推进实施绿美示范点建设以来,海珠湿地惊喜不断,“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光临“城央绿心”,近年接连发现3个全球新物种,分别为: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和海珠微瓢虫。截至目前,海珠湿地发现鸟类202种、昆虫903种、植物835种,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海珠湿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组建“发挥生态优势,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推进环海珠湿地生态价值圈建设,让生态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全面激活水、果、花、鸟“四大生态资源”,开发物质、文化、调节、数据“四大生态产品”。3个系列86款极具海珠湿地特色的可吃、可玩、可享的文创产品相继面市;龙舟等水上休闲和水上运动项目形成集聚;“春赏宫粉,夏看龙舟,秋品佳果,冬观候鸟”成为海珠湿地特色文旅品牌;在周边产业园区落地环境质量实时数据展示点;海珠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产品和自然科普数据产品即将上市广州数据交易所,作为全省第一批湿地数据产品,率先探索了湿地生态数据采集、价值转化,实现生态数据的资产化运营。
该局还出台《海珠湿地支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九条”》,打造人工智能界的生态“横店”,以生态促科技进步,以生态促产业发展。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