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志愿“老将”育“新苗”迎全运

参与志愿事业二十余年的李森为十五运会积极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

何钻莹

本文字数:1604

  李森在进行志愿者培训。

  我们是冠军!63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

  图/受访者提供

  最近这段时间,李森都在忙着协助全运会服务的宣传工作,开展社会志愿者招募以及培训,招募来的社会志愿者将会参与十五运会赛事场馆周边的志愿服务。李森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是广州市志愿者协会会长,参与志愿服务行业已经20余年了。

  说起做公益事业,他觉得自己算是“半路出家”。不过,正是这个“半路出家”的公益人创办了华南地区首个志愿者网站,又率先探索“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他曾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当一线志愿者,如今十五运会再次来到“家门口”,这位“老志愿者”正在积极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这场城市盛事作贡献。

  创办华南地区首个志愿者网站

  助人为乐,是李森的习惯。上学时,作为走读生的李森经常帮寄宿生取家人汇来的生活费,有时他会揣着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去上学。

  2000年,抱着“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点能帮助别人的事”的心态,已经步入职场的李森填写了一张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报名表,顺利成为一名志愿者。那时,他主要在协会的“松柏组”,服务对象是长者。探访孤寡老人、陪长者去看诊……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填满了他的业余生活。

  当时,李森注意到服务队招募志愿者的渠道比较单一,“大家都用固定电话,手机还没那么普及,获得活动信息并不方便。”

  能不能做一个承载志愿服务信息的线上公开平台呢?在中国电信工作的李森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在互联网刚刚崛起的年代,他就学起了写代码,且自己出资租用网络服务器,在互联网搭建了线上的志愿者汇聚地——广州青年网,这也是华南地区首个志愿者网站。

  搭建了网站之后,不仅活动组织者在上面发布招募信息,还有很多志愿者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心得……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网站的注册量迅速上升。还有很多人通过网站了解到信息,线下加入李森的志愿者团队。“最高峰的时候有五六百人加入线下队伍”。

  除了扩大影响力,李森还注意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以前有些人认为做志愿者要出钱又出力,但在网站上,很多志愿者分享做志愿服务时快乐的感受,慢慢地影响了很多人对志愿者的看法。”李森说。从招募到培训,这个网站汇聚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网站曾被誉为志愿者的“黄埔军校”。

  通过身体力行以及网站宣传,李森希望能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他相信:当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辞职投入志愿事业 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

  2011年,李森辞职,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事业中,注册成立了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至今他都一直坚守志愿服务领域。

  说起坚持的原因,是一点一滴的正向反馈。李森回忆起在奥运会期间去水立方做志愿者时,一位女孩对他说,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帮助别人;独居的婆婆在李森和志愿者一起上门探访时说,他们比自己人还贴心;李森常去探访的一位长者去世后,她的儿子紧握着李森的手说:“兄弟,我母亲感谢你,我也感谢你。是你代我尽了孝道。”

  一件件小事汇聚成一股力量,一直鼓励、支持着李森前行。他曾在媒体上表示,自己会将志愿服务当作终身事业,让志愿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组建社工中心和参与志愿服务有相通之处,但也有新的挑战,这不仅需要一颗乐于奉献的心,还需要学经营、学管理。

  社工中心成立之初,恰好遇上广州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社工中心通过竞标承接了广州一些社区的社工站运营服务。社工中心前身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队,在不断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汇聚了一支4万余人的庞大志愿者队伍。李森带领团队率先探索“社工+志愿者”的模式,为社区开展服务,既保障了专业性,又补充了人手。在社工中心,除了社工和志愿者一同开展服务,社工还会给志愿者开展专业培训,而对有转为社工意愿的志愿者,社工中心也提供“转正”的通道。

  如今,启智已经拥有上百名全职社工,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广州很多街道、社区里,每年组织数万名志愿者开展养老、助残、关爱儿童等各类志愿者服务,贡献超过5万小时的服务时长。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A3志愿“老将”育“新苗”迎全运 何钻莹2025-10-27 2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