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广州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市场运作”模式进行老旧小区改造

空置公房变身“奶油风”青年公寓

李天研

本文字数:2620

  “原拆原建”后的黉桥·小石集项目。

  黄石花园青年公寓一角。

  ​​农垦大院的健康公园。

  全运年·看广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祝健轩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祝健轩

  老旧小区的空置公房,引入社会资本改造成为“奶油风”青年公寓,出租率超九成;楼龄最老将近60年的国企大院,产权单位出资参与改造,开创天河老旧小区改造“政企共建”先河;……昨日,广州城市更新媒体采访调研系列活动走进黄石花园小区、省农垦总局大院、“黉桥·小石集”项目。

  近年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引导居民“唱主角”,引入社会资本,广泛凝聚政、民、企各方力量,通过“聚合力、促共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黄石花园“点石成金”:“灰头土脸”的房子华丽转身 出租率超九成

  位于黄石街道的黄石花园小区,是广州市首批采用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EPCO)模式进行改造的老旧小区项目。改造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小区内的直管公房,盘活闲置空间。

  在黄石花园改造中,项目引入运营企业愿景集团,对公有房屋、低效闲置空间等存量资源开展活化利用。改造前,小区内直管公房基础设施陈旧,日常运营管理、设施维修及问题处理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难度和维修压力与日俱增。

  为了改善黄石花园直管公房财政收益和使用困境,企业对旧屋进行改造:“灰头土脸”的房子,铺上木地板,搭配暖色调家具,变身“奶油风”青年公寓。截至9月,企业已整体交付运营74套(包括原空置66套和新退租8套),实际出租68套,出租率91%。

  黄石花园三街3号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重点建设的低效闲置空间之一。面积约340平方米的共享服务中心,原本只是住宅楼下的架空层,如今经过改造,成功引入人民日报智慧e站(助农产品、免费看报、便民服务)、广厂产茶饮(中茶饮、中医问诊)、非遗工坊(非遗体验、书法培训)等。

  一系列活化手段,盘活了资源,改善了租住环境,完善了配套设施,为周边青年群体、新广州人提供了可拎包入住的舒适出租屋,提升出租率。租金收益的预期,促使企业积极出资提升小区整体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多方共赢。

  农垦大院“政企共建”:一滴橡胶树液“凝”成社区IP 大院留住乡愁

  位于天河区东莞庄路33号的广东省农垦总局大院,分布了31栋已进入“中老年”的住宅楼,最早的建筑已建成接近60年,整体建成已超过30年。大院存在社区配套不完善,建筑老旧,适老化设施缺失等问题。

  产权单位广东省农垦集团有意愿出资参与改造。天河区统筹投入财政资金;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出资460万元改造翻新小区内道路。项目开创了天河区老旧小区改造“政企共建”的先河,为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池注入新活力。

  改造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居民参与体系,由属地街道、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成立项目建管委、业主委员会等小区自治自管组织,搭建开放包容的居民议事平台。天河区住建部门联合多方,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累计协调解决管线入地、停车位优化等20余项民生难题。

  农垦大院于去年底焕新。小区内,道路重新铺设,标线清晰,设置慢行系统,居民出行安全感明显提升。改造增设老年活动场所、亲子活动区等,对25栋老旧住宅楼进行升级,设置无障碍通道与扶手。建设一条贯穿社区的活动健康慢跑道,将小区划分为办公静怡区、居住生活区,重点打造三大节点——芳苑、欢聚公园、健康公园。

  改造结合农垦总局发展历史亮点,以农垦职工采集过程中的一滴橡胶树液为原型,打造原创社区文化属性的文创IP“小灵胶”,将其应用于农垦大院标志系统之中,传承农垦总局历史文化。

  黉桥·小石集“模块化建造”:老城危房“搭积木”焕新 打造宜居空间

  位于越秀山脚应元路旁的黉桥·小石集项目近日全面完工,作为广州中心城区首个小连片危旧房“原拆原建”试点,该项目在半年内将17栋无独立厨卫的危旧房焕新为舒适明亮的新房子。通过公房的企业“大业主”带动私房“小业主”,项目探索出“业主出一点、企业投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多主体筹资机制,成功破解改造资金难题。

  项目创新采用“统一设计、归集产权、整体报批”模式,由国企北秀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统筹推进不同权属房屋的整体改造。私房业主按每平方米4400多元承担建安成本,占项目总投资约3%;政府提供前期工作经费和申报补助资金。半年后,危房变身电梯新房,面积和高度均获增加,房屋价值显著提升。项目运用BMC钢结构模块化建造技术,像“搭积木”一样施工,工期较传统方式缩短约60%,并同步解决原有消防通道狭窄问题。

  改造后建筑面积增加517平方米,新增空间用于电梯、公共走廊及服务配套。“增加的面积有200多平方米位于四楼,未来会用作街道的社区活动中心,包括社区书屋、智慧养老、健身空间以及休闲空间等。”洪桥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飞说。

  项目通过打破单宗地改造局限,对零散分布的17栋建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增添红砖灰瓦、天井庭院等岭南元素,利用建筑多层退台设计营造出丰富的公共空间和立体绿化,结合周边退缩空间打造社区交流小广场,塑造具有广府特色的街巷空间。

  记者从北秀公司了解到,在后续运营中,项目通过引进专业运营企业,打造首层社区服务空间与二、三层公寓联动的综合体。

  首层布局轻餐饮、健康生活、便捷服务等多元社区服务功能,为周边居民创造社交场景,激活社区活力,逐步构建集“社区生活枢纽”与“潮流文化地标”于一体的活力生态。二、三层30间18平方米的房间计划打造为现代化公寓,公区配建公共厨房、阅读室、共享客厅,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拎包入住”需求,增加中心城区的优质居住空间。

  目前,项目已产生示范效应,周边居民参与改造意愿高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持续深化危旧房改造配套政策研究,发挥黉桥·小石集项目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一批“原拆原建”、自主更新项目落地,进一步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改善群众居住条件、释放存量空间资源潜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A5空置公房变身“奶油风”青年公寓 李天研2025-10-24 2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