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粤来粤好百千万

献计农文旅融合 共绘“百千万”画卷

广东省政协助力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杨朝露

本文字数:2814

  广东省政协将“农文旅融合发展”纳入年度重点协商议题,探索助力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图/邓斌、骆昌威、始兴融媒(资料图片)

  百千万“协”奏曲

  在江门开平,市政协委员谢沃根推动碉楼古村落焕发新活力,带动乡村旅游实现年客流量30万人次;在韶关翁源,市政协委员严恋花助力当地兰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使兰花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南粤大地上,像这样通过农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每天都在上演。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之年。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广东省政协积极响应,全省各级政协立足自身优势,将履职重心与“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深入调研、广泛协商,结合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这一课题,聚共识、汇众智、谋实策,助推全省生态资源与文化积淀转化为县域发展新优势与民生福祉新提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朝露

  协商凝聚共识 献计农文旅融合

  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先行、精准施策是关键。去年8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制定出台《关于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工作方案》,为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广东省政协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将“农文旅融合发展”纳入年度重点协商议题,聚焦“充分挖掘利用人文和自然资源,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文化品牌”,以点带面探索政协助力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今年4月,省政协组建专题调研组,汇聚专家学者、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赴增城、从化、龙门等地开展深度调研。调研组深入产业小镇、文化街区、古村落、生态基地、乡村民宿等20余个代表性点位,与当地文旅、农业、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倾听基层干部、企业经营者、村民代表的真实诉求。

  通过一系列扎实的调研,调研组系统梳理了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也识别出制约发展的短板与不足:自然景观与文化遗存分布较为零散,未能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核心文化IP,品牌宣传渠道也较为单一。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广泛吸纳各方智慧,逐步形成一套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的系统建议。在品牌层面,提出聚焦“生态养生、修身养性、古村族群”三大特色IP,构建“到南罗,养生修性看古村”的整体文化形象,推动森林康养、红色研学、古村游览等业态融合发展;在整合层面,则通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人文标识、统一品牌体系、统一服务系统”四大路径,系统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全面提升区域文旅品质与服务能级。

  调研过程中,政协委员与专家学者各展所长——省政协常委、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康从视觉设计角度为品牌标识系统建设建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永卫建议深化历史名人文化挖掘;基层政协委员结合本地实践提出古村落活化利用的具体路径。

  这些履职智慧被系统纳入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供了来自政协的视角,也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提供了助力。

  在助推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广东省政协不仅开展调研,还通过多种协商渠道,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集思广益:设立专项文化发展基金、建立文旅人才培育机制、推动“文旅+科技”“文旅+体育”新业态发展……一系列务实建言,彰显了省政协服务中心大局的履职担当,为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

  三级政协联动 汇聚履职合力

  在省政协的积极推动下,为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献计出力,已成为广大政协委员的履职共识。方向既定,关键在落实。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各级政协组织的协同发力,更考验着政协委员们深入基层、探索路径的履职担当。全省各级政协纷纷立足本地资源,将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融入履职实践,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10月17日,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题会在江门举行。作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区域,江门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与扎实的基层实践,展现出鲜明的文旅发展特色。借助“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江门开平旅游业打造了“广东旅游看碉楼”的金字招牌。

  江门开平塘口镇凤仪里是典型的开平碉楼古村落,前些年随着村民外出迁走,日渐“空心化”。市政协委员、江门市领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沃根看到了碉楼古村落凤仪里的潜力,2014年起在镇党委支持下开展保护性开发,用10年时间将其从乡村旅游点升级为亲子主题体验式景区,如今每年客流量30万人次,营收超700万元。

  除了推动古村落活化,谢沃根还聚焦基层文旅发展中的协商需求,推动塘口镇“委员工作室”升级提质,通过延伸政协协商触角,他带领工作室精准对接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的规划、运营、人才等实际问题,搭建起政府、企业、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政协履职更贴近基层、服务实效。

  在韶关市,始兴县政协副主席张智光通过深入调研提出,要打破竹产业“初级加工为主”的局限,引进科技含量高、品牌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构建全竹利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格局,同时挖掘“竹+”潜力,开发竹文旅、竹康养等多元业态。

  同样在韶关,市政协委员、翁源县麓山兰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恋花以兰花产业为纽带,书写了农文旅融合的巾帼篇章。她返乡扎根兰花事业,将企业打造成集种植、销售、研发、休闲农旅于一体的现代创新型农业企业,推动翁源兰花培育基地规模化发展,带动孵化100多家兰花电商企业,年电商销售额突破7亿元,让兰花成为翁源的文旅名片。

  放眼全省,更多政协委员正以实干助推农文旅融合走深走实。在揭阳惠来,县政协常委、源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詹旭升在家乡前詹镇打造“石头羊”品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700多户农户入股,年增收100万元,还瞄准农文旅融合打造多功能农业特色文化美丽牧场,促进畜牧业与文旅结合。在阳江市,市政协常委、阳江市佰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阳江市旅游协会会长谭中明积极投身文化旅游行业,推动阳江刀剪产业首次以工艺品形式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展示,对端陶村进行整理改造、绿化美化(河岸植树),一系列举措带动乡村经济发展,2024年谭中明被认定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

  从阳江的刀剪文旅到韶关的竹兰产业,从揭阳的养殖牧场到江门的碉楼古村,全省各级政协委员立足本地特色,以建言献策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描绘出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广东省政协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高效的行动,为纵深推动“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政协力量,助力南粤大地城乡更具魅力、产业更具活力、群众更有获得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粤来粤好百千万 A4献计农文旅融合 共绘“百千万”画卷 杨朝露2025-10-21 2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