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东莞市高埗镇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命题中奋笔疾书,历经三年砥砺耕耘,交出了一份经济“引擎”轰鸣、镇域“支点”加固、乡村“图景”焕新的亮眼答卷。
文、图/钟宏连、高埗宣
文化赋能:灯塔引航,塑强镇之魂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高埗镇深刻认识到文化是凝聚人心、赋能发展的重要软实力。面对原有文化场馆设施陈旧、功能滞后、高品质供给不足等挑战,镇党委政府坚持高位统筹,将文化强镇建设置于突出位置,以图书馆新馆建设为关键发力点,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
高埗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凝聚了多方智慧与力量。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东莞市图书馆等相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建设一线,围绕藏书体系、空间布局、设施配套及建设进度进行调研指导,并就提升数字化水平、优化无障碍阅读环境、增强公共服务效能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贡献宝贵建议。开馆之际,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东莞市作家协会及高埗分会纷纷赠书,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为市民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选择。
今年4月15日,恰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高埗图书馆新馆正式揭开面纱,向公众开放。这座坐落于镇科创大楼四层、总投资约1900万元、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文化新地标,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完善的功能布局惊艳亮相。主服务区采用象征指引与希望的“灯塔”造型,寓意“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大海中的灯塔”。馆内严格遵循“分龄分众”原则,精心规划了综合借阅区、藏有2.7万册青少年读物的少儿借阅区、充满童趣的绘本馆,以及多功能厅、特藏区、报刊区、电子阅览区、视障服务区等多元空间。规划总藏书量近24万册,设超400个阅览座席,并配备先进的电子与数字资源设备,成为东莞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以来首个完成提档升级并投入使用的镇街公共图书馆新馆。
高埗图书馆新馆的落成,是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标志着高埗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近年来,高埗镇持续盘活文化资源,已建成4个城市阅读驿站、2个绘本馆,完成3个博物馆升级,7个文化空间入选市共享文化空间。未来,还将与总投资超2亿元的全民健身中心、儿童运动公园等项目联动,共同编织一张覆盖全镇、功能互补的公共文体服务网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基塑魂。
民生筑基:清泉入户,润百姓心田
“快看快看!水压很大,水质也好了!”5月7日,凌屋村村民陈浩拧开家中水龙头,向众人展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后的成果。这汩汩清流,源于东莞市重点民生工程——高埗管改二期工程的顺利推进。
该工程作为高埗镇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总投资近6800万元,覆盖朱磡村、上江城村、冼沙村尾新围、凌屋村、三联村等5个村,改造管网总长约77.57公里。
随着凌屋村项目率先完工通水,高埗镇相关部门不仅对供水支管进行了全面更新,还同步更换了居民水表,并配套建设了DMA分区、在线监测设备等现代化设施。
“升级水管后,水质与水压好了很多。”陈浩感慨道,“以前管道老旧,一段时间不用就会流出铁锈水,现在彻底解决了。”村民刘贺则对智能水表赞不绝口:“用手机就能缴费,太方便了。”此次改造实现了从管网“硬件焕新”到服务“软件升级”的跨越,为931户居民安装了智能水表,接入智慧水务平台,实现用水数据实时采集与管网状态24小时监测,让供水服务更智能、高效、贴心。接下来,其他四个村的村民也将陆续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
产业跃升:空间革命,铸经济引擎
产业空间不足、形态落后曾是制约高埗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高埗镇紧扣市“工改工”政策导向,将低涌第二工业区改造作为破题之举,并将其列为高龙现代化产业园区的首个建设单元。
这片占地131亩的旧工业区,昔日建筑形态落后、资源配置碎片化、产出效益低下。2023年1月,项目启动单一主体挂牌招商,高埗镇以超13亿元直接投资注入“强心针”,按下产业空间重构“快进键”。同年7月,项目动工拆除,与之同步释放的是高龙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宏伟蓝图: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的产业空间。
历经两年攻坚,今年3月,汇高科创城首期工程全面封顶,招商运营中心同步启用,实现了“封顶即招商”。首场推介便吸引众多智能制造头部企业签约。东莞市长盈塑料编织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钢表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高效行动,让我们安心落户。园区用速度与品质为企业筑巢,坚定了我们投资高埗、扎根高埗的信心。”
截至5月底,汇高科创城首期(含9栋厂房、1栋宿舍及地下室)已全面封顶,6月底完成外立面施工。“封顶即招商、竣工即投产”的模式,加速了产业聚链成群。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产值近百亿,将有力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收入增长,并通过配套文化、体育、商业设施,提升镇村公共服务能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埗镇地区生产总值达96.28亿元,同比增长8.1%,“工改工”已成为驱动镇域经济跃升的核心引擎。
城乡焕颜:老街新韵,绘宜居画卷
“现在整条街的面貌焕然一新,墙面美观大方,色彩协调,走在街上特别舒心。”市民邓先生对改造后的振兴南路赞不绝口。这条承载着高埗早期商业记忆的街道,曾因设施老化、外立面陈旧、公共空间不足而渐显疲态。
2024年10月,高埗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启动城中村立面隐患整治工程(一期),重点对振兴南路北入口至振兴东六横路口段实施改造。通过外立面翻新、街道空间重构、文创设施植入、绿化提升、“三线”整治等系统性工程,老街按下“美颜键”,蝶变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示范带。
经营户陈女士切身感受到了环境提升带来的红利:“店铺形象比以前好很多,让我们对经营更有信心,主动提升服务水平,生意也越来越好。”高埗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总结一期经验,逐步扩大改造范围,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老街区持续焕发新活力。
如今的高埗,处处展新姿。从中心涌碧道的龙舟竞渡,到图书馆新馆的书香弥漫,再到横滘头村秋鹭湿地公园的白鹭翩跹,一幅岭南水乡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通过“四旁”“五边”植绿增绿,新增树木7000多株,提升绿地3万多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居民日常。同时,教育、交通等民生实事件件落地,完成多所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累计新增优质学位约4000个;高埗大道、颐龙西路等多条道路升级改造,畅通了交通“毛细血管”。
环境之变催生经济之变。振兴南路的升级吸引了企业投资约4000万元打造万升荟综合商业广场,进一步激发了商贸活力。从2022年全镇19个村(社区)全部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到2024年高埗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上江城村、横滘头村入选典型村培育对象,高埗镇正通过规划先行、典型引领、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推动圩镇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蜕变。
三年初见成效,奋斗未有穷期。高埗镇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在文化铸魂、民生筑基、产业跃升、城乡焕颜的多元维度上同步发力,展现了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澎湃动能。展望未来,高埗镇将继续深化美丽圩镇建设,以居民可感可及的美好变化为标尺,全力建设东莞北部先进制造业强镇、城区片区高品质江滨新城,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