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书写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四

邢拓、余俊杰

本文字数:1814

  文/新华社记者邢拓、余俊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今日之中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文明气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岿然挺立,在与不同文明的相遇相知中交融互鉴,续写时代华章,奏响文明交响,推动共建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我们要继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书写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平和睦和谐相处的璀璨篇章。”这是新征程上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真诚呼吁。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2025年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贺信中,再次为共创人类文明美好未来指引方向。

  真挚的话语里,蕴含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洞察。

  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格局和演进态势也在经历调整和重塑。

  放眼世界,复杂矛盾叠加碰撞——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思潮不断抬头,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人类社会面临着思想割裂、文化纷争的共同威胁,人类文明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纵览寰宇,多元文明激荡不息——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在文明交流互鉴日益广泛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人们对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和平稳定、推动文明进步的渴望更加强烈,需求更加迫切。

  文明何往?中国何为?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和文化主体性,鲜明提出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2025年6月10日是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世界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琴瑟和鸣连接世界,用文明对话增进了解。

  一年前,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这一决议顺应了世界人民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人类进步的普遍愿望,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

  专题片《习近平的文化情缘》8月在海外主流媒体落地播出,引发海外民众热议中国文化;《文明发展论——构建以发展为核心的新型文明观》智库报告9月面向全球发布,为“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世界之问提供有益启示……

  迈上新征程,我们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越来越多年轻人觉得中国很“酷”,中国的游戏等文化产品正在引领国际潮流。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以文明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以文明交融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示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笃行与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独特智慧。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四大全球倡议,为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文明力量。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有开放包容,各国才能互利共赢。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互鉴中彼此成就,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绚烂多彩。(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头版 A1书写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 邢拓、余俊杰2025-10-12 2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