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全运”夺金记④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刘春林 通讯员夏蕾莉
“爸妈,我终于拿到金牌了!”走下领奖台,叶展鹏第一时间将金牌的照片发给了父母。这位只有18岁的“广州仔”,代表广东夺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冠军,实现广东在该赛项上的国赛“三连冠”。“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叶展鹏坚信,扎实的基本功,是攀登技能之巅最坚实的阶梯。
肌肉记忆:练就“一次过、不返工”的精准
制冷与空调项目比赛涵盖“制冷组件制作”“制冷设备安装、测试及调试”“空调设备故障排查及调试”“健康与安全(非独立模块)”四大模块,要求选手完成计划、设计、安装、测试、调试、通报、维护、故障排查维修等任务,是对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考验。
在叶展鹏看来,本届国赛的难点在于整个工作流程很复杂、工序很多,“比如说蒸发器组件,是一个灯笼造型。”叶展鹏说,蒸发器组件以往以平面为主,变成立体后难度增大很多,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完成。
在叶展鹏的手中,割管器飞快地转动,铜管便“听话地”变成合适的尺寸;在焊枪的“指挥下”,铜管连接严丝合缝……得益于平日的压力训练,叶展鹏形成了扎实的肌肉记忆,这使他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争取到更多应对时间。
国赛备赛的三个月,是叶展鹏技能突飞猛进的关键期。这段时间里,冼星文、钟建伟、阮康三位老师组成的“导师团”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不管练到多晚,总有教练在旁边看着,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叶展鹏说。正是这份“全方位盯梢”,让叶展鹏在日复一日的训练里少走了许多弯路,技能也在精准指导中快速精进。
为了做好备赛准备,教练们设计了“模块轮训+模拟测试”的方案。“第一次模拟时,大家都觉得工作量太大做不完,可练到最后,我能提前半小时完成,留足时间应对突发情况。”叶展鹏回忆,备赛时进行的模拟赛一次比一次好。到参赛时,他已经基本做到“一次过、不返工”,“例如我安装一条管道,接完两个螺纹口后只需轻微调整并打固定,这条管就是直的。”这种“眼即是尺”的精准,正是来自训练中千百次的重复。
自我加练:“好胜心”加“笨功夫”助力夺冠
2022年,叶展鹏入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还是新生的叶展鹏在校园闲逛时,偶遇制冷与空调精英班招新,他怀着对世界技能大赛的向往报名参加选拔。
精英班的考核是残酷的,当初一起通过选拔的16位同学,如今只剩下2人,叶展鹏就是其中1人。2024年开始,叶展鹏在各类大赛中初露锋芒,获得第四届全国智能楼宇及空调职业技能竞赛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学生组二等奖,今年4月,荣获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金牌、2025年东盟职业教育与培训友谊赛制冷与空调项目金牌,以及2025年阿布扎比友谊技能竞赛第二名。
每一次的参赛,对叶展鹏来说都是一次蜕变的机会。两次出国参赛,暴露了其异地作战适应能力不高的问题,因此在后面的训练中,教练组调整训练方案,通过更换工具、模拟突发情境,强化他的临场应变能力。
“这块金牌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教练的指导,以及后勤团队的保障。”叶展鹏说,这次国赛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其他选手的可取之处,“各地选手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有的保温做得很好,有的管道制作很优秀,有的测试报告填写工整不出错。接下来进行国家队集训,我会把精力都投入到自己薄弱的部分。”他说。
叶展鹏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所谓“天赋”,不过是“好胜心”加“笨功夫”;所谓“冠军”,不过是“指尖控冷暖”的精准加“匠心定乾坤”的坚持。叶展鹏的故事,也正像他设计的蒸发器:用每一根精准的管道,连接起梦想与现实,在“冷暖交替”的挑战中,熬出属于自己的“滚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