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远石角新红星村的一处三层民宿墙面吸引众多游人来打卡——朱砂红与鎏金交织的龙形飞檐从建筑顶部延伸而出,3D透视打造的古建门楼里,“旺龙”非遗元素顺着山水纹路灵动穿梭,瑶族姑娘手持旺龙玩偶的画面更是成了游客争相合影的焦点。这面“旺龙非遗主题墙绘”以大胆浓烈的色彩碰撞、打破平面的艺术造型,让原本普通的民宿墙面蜕变为“一眼惊艳”的网红打卡地,为当地国庆文旅市场注入了意想不到的活力。
而在不远处的石角镇村口,另一处“清远鸡主题异形墙绘”同样人气爆棚:巨幅戴飞行眼镜的卡通清远鸡立在墙面上方,下方仿真门店与透视台阶串联起露营房车、彩色气球等元素,原本形状不规则的“短板墙面”,如今成了游客进村必拍的“乡镇名片”。这两处刷屏的墙绘作品,背后藏着一套“让墙面讲故事、助文旅添活力”的创作逻辑,更承载着一支墙绘团队十年深耕的坚守与初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图/受访者提供
旺龙“穿墙”:打造“一眼吸睛”的视觉记忆
石角镇“旺龙”活动有近300年历史,于清乾隆年间由梅州、新丰一带的客家人传入,2018年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是用彩绸扎出龙头、龙尾,龙身则是由一条条背带连成,预示着兴旺发达、人财两旺。
“原本只是想给民宿加些非遗元素,没想到近期,一半游客是冲墙绘来的!”新红星村的村民看着院内排队打卡的游客,难掩惊喜。这面墙绘的“出圈”,始于团队对“非遗+空间”的深度打磨——没有停留在“画一条龙”的浅层设计,而是让艺术与建筑、文化与体验实现了无缝融合。
团队用高饱和度的朱砂红、鎏金与青绿作为主色调,既贴合传统非遗的厚重感,又符合当下游客对“出片率”的追求:龙形飞檐采用渐变鎏金工艺,在阳光下折射出灵动光泽;古建门楼的斗拱细节用深棕勾勒,与建筑结构形成呼应;墙面的镂空蓝天背景效果,让“旺龙穿梭”的动态线条更显鲜活。
更巧的是3D透视手法的运用:门楼内部“向上延伸的台阶”让墙面有了纵深感,嵌入的镂空廊亭恰好与民宿的三面大窗重合——游客站在窗前拍照,仿佛“置身画中的古建里”,这种“虚实交织”的体验,成了社交平台传播的核心亮点。而“瑶族小姑娘手持旺龙玩偶”的细节,不仅紧扣非遗主题,更给亲子游客提供了互动锚点,国庆节前夕,不少孩子争相与墙绘合影,成了院内最热闹的场景。
据了解,这幅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墙绘,团队前后耗费15天工期完成,从结构改造、色彩调配到细节绘制,每一步都兼顾艺术效果与建筑适配性。墙绘的热度还带动了周边消费,在附近北江大堤游玩的自驾游客慕名而来与大“旺龙”合影。“以前游客来村里逛一圈就走,现在能停留大半天,这就是墙绘带来的‘留客力’。”当地村民说。
“现在村里走在路上都能听见游客说‘这墙画真好看’,我们自己看着也自豪!”在新红星村住了20多年的李叔,开着一家杂货店,他笑着透露,国庆前店里的矿泉水、零食销量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五成,“以前没墙绘的时候,游客很少停下来,现在大家打卡完顺便进店买点东西,生意都变好了。”
主题植入:让“清远鸡”成为乡镇记忆点
石角镇村口的异形墙曾是“老大难”——墙面弧度不规则、颜色暗沉,游客路过也很少停留。但团队却从中看到了“差异化优势”:“不规则的形状恰恰能打破传统墙面的单调,做成独一无二的打卡符号。”
团队将清远最具代表性的“清远鸡”作为核心元素,设计成戴飞行眼镜的卡通形象:麻黄色的鸡身搭配飞行帽和防风镜,时尚又灵动俏皮,一下子拉近了与游客的距离。墙面左侧的 “仿真门店”模仿古镇老店的风格,右侧矮墙则绘制了黄色老爷露营房车——这些元素串联起“吃清远鸡、玩露营”的本地文旅场景,让墙绘不只“好看”,更“有烟火气”。
考虑到国庆期间游客量大、日晒强烈,团队在施工时做了多重保障:选用耐晒环保颜料,避免色彩在暴晒后褪色;墙面弧度处采用厚涂工艺,防止游客触摸导致磨损;甚至在台阶图案旁预留了“拍照站位提示”,减少游客拥挤碰撞。“国庆前每天有几百人打卡,墙面依旧完好,这就是专业设计的价值。” 甲方负责人说。
如今,这面墙绘成了石角镇的“活名片”——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和清远鸡打卡”的照片时,总会带上“石角镇”的定位;不少周边村镇也专程来考察,希望用类似的方式打造自己的特色地标。“以前别人问我是哪里的,我说石角镇,大家没什么印象,现在一提‘有卡通清远鸡墙绘的地方’,人家就知道了!”石角镇村民陈女士笑着说,国庆前她带外地亲戚打卡墙绘,亲戚们都夸“你们镇真有特色”,让她特别有面子。就连镇上的小学生也成了墙绘 “小粉丝”,放学后总围着墙面临摹清远鸡的图案,觉得这只鸡又酷又可爱。
十年坚守:从5平方米工作室到乡村文旅的“艺术推手”
这两处墙绘的“出圈”,并非偶然——背后的创作团队用十年时间,从5平方米的“蜗居”工作室,成长为乡村文旅的“艺术赋能者”。
“我们的心得很简单:不把墙绘当‘涂鸦’,而是当‘乡村的文化名片’。”团队负责人分享道,“在新红星村,我们研究了旺龙非遗的历史;在石角镇,我们走访了清远鸡养殖户——只有懂地方、懂文化,才能让墙绘真正融入乡村,成为带动文旅的‘活资产’。”
墙绘带来的亮眼效果,也让更多企业单位向团队伸出橄榄枝。目前,清远本地已有多家企业和乡村联系团队,希望定制非遗主题或乡村特色墙绘,或将辖区内的老旧墙面改造为“文化宣传墙”,助力乡村风貌提升。“最近每天都能收到咨询电话,大家都希望通过墙绘为地方文旅‘加分’,这让我们更坚定了用艺术服务乡村的方向。”团队负责人说。
从国庆前夕刷屏的旺龙墙绘,到成为乡镇招牌的清远鸡墙绘,这支团队用实践证明:墙绘不仅是艺术创作,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轻骑兵”——它能让普通墙面变成文旅爆点,让地方文化走进游客心里,更能为乡村注入持久的活力。
未来,他们还计划深入更多乡村,用画笔继续讲述属于中国乡村的独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