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娱

加大创排力度 出精品 出人才 出效益

百花齐放 广州文艺正燃

张素芹 黄岸

本文字数:4698

  ▲话剧《三家巷》

  粤剧《双绣缘》

  《落凡尘》

  舞剧《英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天鹅》剧照

  芭蕾舞剧

  《家园》

  粤剧《南拳》

  9月18日下午,广州召开全市文艺创作信息交流会暨重点文艺项目调度会,会议充分体现了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助力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信心。

  广州文艺工作始终坚持人民文艺为人民的正确导向,努力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上不断有新突破、新建树,充分挖掘广州资源、融入广州元素、讲好广州故事,按照“打磨提高一批、重点创作一批、全力推荐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大文艺精品创排力度,推动广州文艺百花齐放、再攀高峰、出新出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黄岸

  图/剧方提供(除署名外)

  舞台艺术

  成果丰硕,新创、提升齐头并进

  2024年以来,广州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全力推动文艺事业创新发展,创排推出了舞剧《英歌》、话剧《三家巷》、粤剧《双绣缘》《南拳》、芭蕾舞剧《家园》《睡美人》等多部舞台艺术新作。其中,舞剧《醒·狮》《英歌》分别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大奖终评提名名单以及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舞蹈《最后一球》、戏剧小品《你好,气球人》等4部作品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舞剧《英歌》、粤剧《南拳》等10个艺术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有力展示了广州文艺建设的丰硕成果。

  接下来,广州文艺将持续发力。在昨天的调度会上,广州各大院团纷纷提出选题。

  精品力作,在各类活动中打磨提升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文华大奖)评奖活动将于10月15日至11月5日在四川、重庆两地举办,广州出品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已被中国文联选送参评并入围终评提名名单,将于10月25日、26日在重庆大剧院释放不一样的“广州之夜”。

  由广州推出的民族舞剧《英歌》、芭蕾舞剧《家园》、粤剧《双绣缘》、杂技剧《站台》4部舞台艺术精品,将于今年10月集体亮相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全面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活力与多元魅力。其中,粤剧《双绣缘》立足岭南文化,将粤剧和广绣跨界融合,以“双生双旦”的结构演绎广绣始祖卢眉娘的传奇故事。该剧今年进行修改提升,此次赴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的同时,主演李嘉宜也将凭借该剧目竞评2025年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已于9月16日在广州大剧院启幕,至10月16日在大湾区11座城市联动举行,由广州大剧院承办的“第16届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以及广州大剧院引进的马修·伯恩版舞剧《天鹅湖》、经典话剧《四世同堂》等8部作品入选本届湾区艺术节展演项目。

  舞剧《醒·狮》《英歌》、芭蕾舞剧《白蛇传》《家园》《睡美人》、杂技剧《天鹅》《追光》《站台》、话剧《三家巷》等十余部广州出品的舞台艺术精品,将分赴南京、上海、江苏、云南、广西、澳门等十余个地区开展巡演,进一步推动市场化商业化演出。此外,本土文艺院团在各自剧场还将开展百余场系列惠民演出。

  文艺新作,不断提升广州文艺原创能力

  广州还将聚焦时代要求,围绕重点选题,创排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不断提升广州文艺原创能力,增强广州文艺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突出展示中国经典IP,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调度会上,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灿华表示,集团将与国内一流演艺集团合作,创排彰显岭南文化元素的经典舞台剧目;广州芭蕾舞剧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邹罡表示,院团将创排用足尖之力载敦煌风骨、以东方叙事立文化之脊的芭蕾舞剧《归义》。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吴正丹透露,将创排以致敬经典神话、传递正义勇敢担当的杂技剧《叫我!哪吒》(暂定名)。

  深耕湾区,聚焦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凯彬透露,将推出为纪念红线女诞辰100周年全新创排的“红派”粤剧《昭君公主》,创排沉浸式互动轻粤剧《公主驾到!》——定于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正式在广州市文化馆曲艺园驻演,力争打造成为彰显广州文化特色、推动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广东音乐曲艺团将创排实现非遗与流行编曲跨界对话的音·画《彩云追月》音乐会,创排探索传统广东曲艺剧目的年轻化、时尚化表达的曲艺情景剧《粤曲·潮》。

  影视

  积极打造岭南文化IP,多个项目正在筹备

  近年,广州吸引众多头部影视企业落户,注册于增城区的广州薄荷糖影业出品的电影《日掛中天》,在近日举行的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女演员奖。这是广东首部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电影。

  广州薄荷糖影业创始人、电影《日掛中天》总制片人马双表示,接下来将全力做好影片的发行工作。影片将于9月下旬在平遥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进行亚洲首映,随后将公布上映档期。影片后续也将在海外市场发行。此外,正在筹备的另一部电影《目标》预计2025年开机,故事聚焦独居女性安全,并在广州等地取景。

  广州炎国次元影视有限公司执行制片人尹竹君表示,得益于广东推出的一系列推动影视文化发展的政策,公司最终落户于此。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谍战题材电影《开火》和青春奇幻题材电影《秘密泳池》等多个项目。

  《落凡尘》续作《寻星记》已进入开发阶段

  积极打造岭南文化IP。去年,咏声动漫出品“东方传说”系列开篇之作《落凡尘》取得优异成绩,咏声动漫副总裁阎冰表示,目前,《落凡尘》的续作《寻星记》已经进入开发阶段。另一部电影《凤凰与我》计划在2027年上映。同时,咏声动漫正在积极推动“何仙姑”IP项目的立项与创作。

  广东昇格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备的《归潮·家己人》,改编自荣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小说《归潮》,将以影剧联动的方式进行开发,打造岭南文化IP。“岭南文化赋能计划”精品微短剧聚焦岭南传统文化,围绕龙舟、醒狮、英歌舞展开创作。其中,龙舟篇《大家小家》已在广州完成拍摄,取景地包括猎德村、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人民桥、荔湾区骑楼一带等具有广州生活气息的场景,将在全运会期间上线。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的三部作品主创大多来自广州。昇格传媒总裁杨丽表示,希望以本土青年创作者为核心,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者加入,为本土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民族历史题材电影《英雄三元里》以“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士绅何玉成、菜农韦绍光等人召集103乡的百姓,誓要团结一致抵抗外夷、保卫家园的感人故事。影片导演王一诺介绍,影片计划年内上映。

  此外,“广州市粤剧电影精品工程”亦有新进展。《范蠡献西施》8月初在北京举行了专家观摩研讨会;《黄飞虎反五关》已获发行许可,《刁蛮公主戆驸马》正在进行修改完善。珠影集团重点电影项目《红头巾》正在筹备中。作为“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的压轴之作,该片是一部以女性群像为主体的剧情片,展现波澜壮阔的华侨妇女海外奋斗史。

  此外,由广东普星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首部全景式展现广州春节花市的非遗题材纪录片《行花街》以电影+电视两个版本形成影视联动传播,电视版纪录片于今年2月在广东卫视率先亮相,电影版预计将于明年春节上映。

  建立电视剧(网络剧)重点题材库

  广东省文化产业政策包发布后,广州市加快出台《广州市促进电视和网络剧片创作生产实施办法》。目前已有近40家头部影视企业在广东落地,约10家确认落地意向,占全国主流制作机构约1/3强,其中近7成落地广州。

  广州建立电视剧(网络剧)重点题材库,省市联动推动革命题材《东江纵队》、商贸题材《外贸一家人》、现实题材《春运》等重大选题策划,通过引入头部机构、储备选题和剧本孵化、精选项目扶持等方式,为优质重点项目滚动开发、孵化创作提供全生命周期式的、可靠有力的支持机制。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6周年的重点项目,由任嘉伦、蓝盈莹、李纯、谭凯领衔主演的电视剧《风与潮》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当中。该剧总制片人邹鹏介绍,《风与潮》讲述在“澳门风潮时期”,粤港澳共同抗战的爱国故事,并在广东多地取景。

  文学美术音乐

  以品牌活动为牵引,全面开花

  广州鼓励引导优秀文学人才脚踏羊城大地、走进广州火热生活,创作讲好广州故事的优秀文学作品,第二届“珠江文学”征稿以来,共收到文学作品约800部,电影剧本约320部,戏剧剧本约145部,电视剧本约125部,拟于11月前完成全部评审工作;开展“笔锋计划”优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计划,2025年“笔锋计划”扶持8名广州中青年作家;举办“第四届欧阳山文学奖初评、终评活动”,评审结果拟于11月公布;举办“巍峨文脉国魂存”——纪念《诗词》出版1000期诗书画雅集,并出版纪念《诗词》出版1000期特刊,助力宣传推介广州“中国诗词之城”文化名片。酷狗音乐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文化融合与创新传播项目,通过与 TVB无线电视台合作,推出“大湾区城市音乐榜”和设立“粤语专区”等多维度、特色化的内容与活动,打造具有大湾区特色的音乐生态体系,还将推出包括《少年》粤语版在内的经典作品。

  葛亮长篇小说《画锦堂》拟于年内完稿

  部分重点作家创作计划正全力推进中。庞贝长篇小说《气象局》,拟于2026年完稿。《气象局》写的是抗战时期华北战场(八路军)和华东战场(新四军)的密码破译战传奇。

  葛亮长篇小说《画锦堂》,拟于2025年内完稿。作家葛亮在获得业界普遍好评的长篇小说《燕食记》之后,再次以岭南近代历史为背景,以“广彩”这一国家级非遗的海内外传扬为题。此作品亦为作者“家国长篇小说”系列的收官之作。

  此外,陈崇正长篇小说《开春》《忍冬》,王威廉长篇小说《屏生》,林俊敏(阿菩)长篇小说《英歌舞》,张淳长篇小说《迷谷花园》,谢友义长篇报告文学《万绿湖》,李泽民(步枪)网络长篇小说《左舷》,林涛(荆洚晓)网络长篇小说《夜粥》……也在积极创作中。

  美术创作方面,广州举办了一系列重大主题展览。“新活力广州——2025年全国速写作品展”展览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336件作品投稿,展览于9月28日至11月21日举行;为突出岭南文明与丝路文明的融合创新,拟于12月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举办“丝路敦煌·岭南映像”暨谢晓冰敦煌题材作品展。

  在音乐领域,广州以品牌活动为牵引,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注重融合创新与服务大众。“湾区粤韵颂全运”第十六届广东音乐邀请赛、“梦之声”第七届青年歌手声乐大赛暨第五届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激发了创作活力。同时打造“向美而行·音乐π对”等公益品牌活动,通过音乐沙龙、惠民演出等形式,让高雅艺术走进市民生活,以美育浸润城市文化,目前已开展5场,涵盖钢琴、民乐、声乐、合唱等内容,年内预计开展12场活动。

  扶持与服务

  助力广州文艺多元化发展

  为文艺精品创作提供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广州着力构建“主动谋划、精准扶持、全程服务”的工作机制。广州市已于2023年、2024年出台《优秀文艺项目扶持经费管理办法》《广州市扶持电影产业发展规定》等文件。近日,市文广旅局也出台了《广州市促进电视和网络剧片创作生产实施办法》,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扶持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的引导作用,激发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的活力。此外,广州深入开展各文艺门类的调研,开展“走进去、请出来”系列调研,走访重点院团、企业,对接业界专家,了解创作痛点,及时提供精准、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加强人才培育。实施“青苗计划”“蓬勃计划”“湾影计划”等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储备各文艺门类的梯度人才。

  锚定精品创作的同时,广州亦鼓励院团进行多元化市场拓展,积极推动院团开展驻场演出,如广话的《三家巷》在海珠戏院、榕泉影剧院进行驻场演出,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旅项目;广歌为南湖乐园、南沙灯会等文旅场所打造定制歌舞表演,让精品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同时,探索线上直播新模式,与头部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推进“艺播计划”,目前,广杂、广话、广歌已正式签约加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文娱 A10百花齐放 广州文艺正燃 张素芹 黄岸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