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在行动
“今年以来,我们参与的上级各类会议、接待、调研活动同比减少了25.2%,处理上级文件也同比减少了28%,清理各类系统、小程序APP、微信群132项,减少了18.9%,有了更多时间走进企业,了解实际需求。”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宇说。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要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受益于这些减负措施,官洲街道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推出“园小二”服务机制,将减负成效转化为服务效能。上半年,该街道五大行业增加值增速在海珠区各街道位列第一,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官洲的实践是海珠为基层减负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中央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来,海珠区全力推进“三减三清理”专项行动,通过减会议、减文件、减调研督办,清理考评考核、清理各类上报材料、清理专班等措施,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创新“园小二”机制 更多精力扎根一线
官洲街地处海珠区东南部,是典型的城中村街道。辖内村级工业园长期面临“业态散、空间小、配套弱”的困境。老旧集体物业以低端加工、仓储为主,与北接琶洲数字经济区、南临国际生物岛的区位优势形成巨大反差。
为破解这一矛盾,街道以基层减负为契机,推动干部作风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创新推出“园小二”模式,推动党员干部成为企业的专职服务队伍,聚焦园区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靶向式”“陪伴式”服务,实实在在为企业找订单、拓市场,积极主动协助企业连接资源,推动企业在地发展壮大。
“以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整理材料,现在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务企业上。”街道经济办主任黄俊谊告诉记者,自“园小二”机制实施以来,街道党员干部的平均参会时长显著减少。以党工委会议为例,平均时长已从3.6小时压缩至1.1小时,缩减比例高达69%。取而代之的是走访企业的时间大大增加,月均走访企业从减负前的50家次增长到现在的80家次。一位“园小二”成员也表示,“现在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了,以前是被动应付各种检查和报表,减负后让我们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主动发现企业需求、提前介入服务、搭平台链资源上。服务的靠前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看到企业因为我们的帮助而成长壮大,这种成就感是以前无法比拟的。”
定制服务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与企业共同成长”,是海珠区推行的“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务模式理念。在资源对接方面,“园小二”编制《官洲合伙人招商推介手册》,整合涵盖直播电商等领域的50余家企业资源,搭建产业协同平台,目前已促成产业链合作项目10余个。通过这一平台,辖内多家车企成功获得园区、企业购车订单,数家酒店与邻近企业达成长期客商入住优惠协议,某餐饮店与本地烧卤坊建立了供货合作关系……
“最重要的是破解了‘信息孤岛’难题。”黄俊谊介绍,“通过‘一册在手、资源全有’的对接指南,我们实现了辖区企业供需信息的精准匹配和高效链接,激活辖区经济内循环。”
为了避免搞园区规划“一刀切”,防止简单复制、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官洲街还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人口聚集度等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园小二”团队整合政策、资金、技术资源,改变传统的“建成再招”模式,创新推出“定制改造”服务,积极会同区科工、投促等部门引导园区运营方提前谋划,根据租户需求调整改造方案,为企业提供“从改造到投产”的全链条服务。
“这种方式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成本。”刚入驻园区的一家电商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按照我们的需求定制改造,比入驻后再改造节省了10%以上的成本,而且工期至少缩短了两个月。”
同时,依托生物岛产业优势,“园小二”引导园区重点引入节能环保、数字科技企业。目前辖内“同园区”“同行业”“同链条”企业共有63家,带动周边配套产业产值增长1.2亿元,实现了“低端村级工业园”向“高端产业集聚区”的蝶变。
精准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今年上半年,官洲“园小二”团队充分利用减负节省的时间深化暖企走访,制定了“1+3+7”反馈机制,即企业诉求1天内反馈、场地审核3天内完成、解决措施7天内定案,以往有些十天半月才核实情况的事情,现在基本都能在一周内明确答复,为企业纾困的响应效率和解决效率得到提升。此外,街道还聚焦企业用地、配套等实际难题,制定《园区党建惠企“八条”》,推动“园小二”成为企业的贴心管家,从解决场地小优惠、用车小麻烦、就餐小问题入手,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累计已解决企业诉求300余件,同比增加了15%。辖内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公司有一名业务骨干,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一直无法解决入学问题,小孩可能需要返乡入学。‘园小二’了解情况后,当天主动对接教育部门,下班即反馈进度,在7天内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无独有偶,一家汽车销售公司有3名技术人才需办理入户,“园小二”团队全程指导,通过线上预审材料、线下一次性提交的方式,帮助企业7天内完成了“最多跑一次”办理。一家科技型初创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遭遇发票额度不足,“园小二”当天对接税务部门,3天就帮助企业将发票额度从20万元提升到920万元,保障了企业业务扩张需求。
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增效
官洲街道的实践表明,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工作量和降低标准,而是要通过优化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裴敬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园小二”模式,重点从三方面完善服务体系:发挥产业园区主阵地作用,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都市工业等主导产业精准对接需求,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扩大“官洲合伙人”品牌影响力,依托街道商会、新联会等企业协会组织强化“以商引商”,不断新增优质合作伙伴;深化领导班子暖企走访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建立“简单问题现场办、复杂问题跟踪办”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暖企有实效、服务有温度,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
“减负增效永远在路上。”裴敬谊说,“我们将持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让减负成果真正惠及更多企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