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10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在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联动举行。
本届艺术节涵盖“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包含超100场精品演出、18场艺术展览、近150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将为大湾区民众献上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艺术盛宴。35台精品剧目轮番登上本届艺术节,本期《文化周刊》聚焦三部精彩剧目,以飨读者。
翩跹舞韵 礼敬先贤
舞剧《孔子》教师节前夕广州上演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九月金秋,师恩如光。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入选剧目,中国歌剧舞剧院巅峰之作、大型原创舞剧《孔子》将于9月8日—9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以中国古典舞的悠远雅韵,生动再现至圣先师孔子博大深邃的精神风貌,引领观众步入孔子的思想殿堂,感悟千年智慧,感念师恩深重。
六个篇章构建孔子多维形象
据悉,此次演出广州大剧院特别推出教师专享购票折扣,并于舞剧《孔子》首场演出前特别策划“翩跹舞韵,礼敬先贤”主题舞蹈快闪活动,邀请13名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的学生演绎剧中《采薇》片段。同时,演出前厅将设“杏坛墙”主题背景板,邀请观众在“杏花书签”上写下对恩师的感念与祝福,再现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之美。
舞剧《孔子》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排并演出,集结了成熟的创作团队和制作班底,百余名演职人员不仅为中国观众创作和演绎了文化艺术精品,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国际,使它成为舞蹈界炙手可热的“爆款”剧目。
舞剧《孔子》由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辛执导,跨越千年历史岁月,用舞蹈与音乐语汇生动再现了孔子历尽千辛万苦、阅尽人间悲欢,从凡人成为圣人的生命历程。全剧分为《问》《乱世》《绝粮》《梦回·大同》《仁殇》《乐》六个篇章,以恢宏的场面展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往事,展示了在艺术上提出“尽善尽美”最高理想的孔子的一生。
舞剧通过设置妃、公、臣三位关键人物来浓缩戏剧冲突,并整合戏剧脉络,构建出孔子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多维形象。
通过“玉人舞”“幽兰操”“采薇舞”等精妙舞蹈编排,该剧串联起孔子参政进谏、周游列国、危困绝粮、弦歌幽兰、晚年归鲁、删改《诗经》、撰写《春秋》等人生线索,探寻其内心“仁、礼”思想的丰富内涵,于动静之间绘就中华文化的隽永风韵。
导演孔德辛以“舞剧叙事”为核心,意图将孔子这位历史人物从传统的神圣地位转化为舞剧中的普通人形象,通过舞剧叙事性这一特点来传递孔子的“人性化特质”,赋予其血肉之躯与情感温度。在舞剧《孔子》中,孔子是与观众心灵相通的“凡人”,观众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舞剧《孔子》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对孔子哲学思想的深入挖掘,以舞蹈这一跨越国界的语言,实现艺术表达。期望通过舞剧这一形式,让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活化,让孔子的教诲不再局限于书面,而是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尽显中国古典艺术之美
为了让舞剧更贴近孔子的时代,主创团队考究了大量历史资料。在《问》中,舞者们通过流畅的舞蹈动作和深情的眼神,表现出孔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好奇;《乱世》则通过激烈的动作和紧凑的节奏,展现了孔子身处乱世中的坚韧与智慧;《乐》里,演员们通过优雅的舞姿和和谐的节奏,展现了孔子晚年归鲁、删改《诗经》、撰写《春秋》的安详与满足。
舞剧以春秋战国出土的文物为基础,以最具中国意境的舞蹈韵味为基调,进行舞美设计、服饰设计、色彩设计、舞蹈语言设计和音乐编排,轻盈灵动的曼妙舞姿和优雅婉约的氛围尽显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将中国文化的意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舞台装置方面,主创团队以文物原型为基础进行设计,大到墙上的一幅画,小到主角们使用的桌榻,都力图还原春秋气韵;服装上,借鉴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元素,大胆融入现代色彩设计,最终打造出华美而又极具东方古典意蕴的视觉效果;音乐的加入,也和大气磅礴的中国古典舞交相辉映——将民族乐器和交响乐融合,以声传情、因乐动人,向观众们传递不同境遇下的氛围和情绪。
粤剧《最是女儿香》
尽展岭南风韵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一缕香魂,六世情深。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剧目,9月5日—6日,粤剧《最是女儿香》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该剧由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担任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与一级演员黄春强领衔主演。
粤剧《最是女儿香》是首部以莞香文化为题材的原创粤剧。剧中,曾小敏以“一人六世”的精湛演绎,层层递进展现女性觉醒史诗。黄春强化身六世长庚,以差异演技刻画唐代乐工、北宋文人,与“莞儿”在每一世重逢离别中,编织出令人唏嘘的戏剧宿命感。
导演张曼君重构东方美学密码——开合黑幕切割时空,百套华服流淌成华夏服饰长卷。该剧主题旋律嵌入汉朝号角、盛唐琵琶、宋代古琴,丝弦震颤千年。剧场袅袅莞香弥漫,观戏如坠香云幻境。
“岭南风韵十足!”“香与情交织,大胆又瑰丽的传奇!”粤剧《最是女儿香》独特的叙事与美学呈现,赢得了观众的持久掌声与共鸣。
粤语版音乐剧《小说》
本土化新探索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莫斯其格 通讯员 胡倩莹 摄影报道)9月5日晚,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入选剧目,粤语版悬疑推理音乐剧《小说》在广州南方剧院迎来全国首演。这场融合沪上先锋创作与岭南语言魅力的戏剧实验,带来悬疑音乐剧的本土化新探索,更拉开了 “南方剧院秋季音乐剧季”的序幕。
作为上海头部音乐剧厂牌缪时客“悬疑宇宙”的核心作品,原版《小说》以紧凑叙事与人性思辨斩获口碑。此次粤语改编堪称一次“基因重组式”创作,尤其在词作层面迎来重磅升级——制作团队特邀音乐剧《大状王》《雄狮少年》作词人岑伟宗加盟,以其对语言韵律的深刻把控,为悬疑剧情注入独特的方言魅力。岑伟宗在创作中巧用粤语口语化表达与押韵技巧,让台词与唱段兼具叙事张力与情感温度,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案件的紧张感层层递进。
缪时客制作人张志林表示:“从《隐秘的角落》到《小说》,我们一直在探索悬疑题材的多元表达。此次邀得岑伟宗老师加盟,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借他笔下的岭南韵律,重新解读‘真相与谎言’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