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都市新闻

“80后广州仔”王志强带领团队扎根北京路多年提供便民服务

40000小时志愿服务温暖一条街

苏赞

本文字数:2524

  扫码看更多精彩

  王志强

  谈到十五运会,王志强说,希望用志愿服务的活力与温暖,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的人展示这座城市的热情。

  我们是冠军!54

  提到广州的北京路,很多人会想到这条商业步行街的潮流时尚、文化底蕴以及人声鼎沸。而对“80后广州仔”王志强而言,这里不仅是一张城市的文旅名片,更是他投身志愿服务的一片热土。过去五年,他几乎每天都会在早上9时前来到北京路,不是逛街购物,而是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二十多年前,还是大学生的他便与同学组建志愿队,投身敬老助老服务。2010年,广州亚运会掀起全城志愿热潮,他辞去稳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城市志愿服务,坚持至今。“城市导览、文化推介、环保宣教、安全倡导……这些都是城市志愿服务的一部分。”王志强说。自2020年起,他便扎根在北京路的志愿驿站,围绕街区提供便民服务,把温度落到小事里。

  从亚运会起,志愿驿站便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并逐渐转化为城市志愿服务的一线阵地。“当一座城市处处可见这样的驿站,大家都知道有事可以找志愿者时,一座城市的友好与温度就会逐渐显现。”王志强告诉记者,眼下自己已经报名加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城市志愿者队伍,接下来将继续在北京路迎接四方来客,用一次次“城市志愿服务”,呈现广州的热情与温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实习生郝于蓝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二十多年前 “做义工”已是热词

  二十多年前,王志强还是一名大学生,他记得那时的志愿服务远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全民“热词”,但“做义工”也已经开始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当时我们自己就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服务周边社区,包括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等。”王志强说,“我们以一个略高于正常体温的温度为概念,命名了这支志愿服务队,因为我们觉得,青年人在这个社会应该更热血、更热情,比一般人的体温要高一些。”

  王志强回忆道,毕业后,自己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经常接触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干部和志愿者,“也是在和那些年轻人相处和交流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志愿者的真实意义是什么”。他分享道,当时,大家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低调干事,大家都不怎么向外宣传自己,只是一味行动;二是持之以恒,大家做一件事动辄五六年乃至十几年;三是信念驱动,大家不是为了项目而做项目。

  “所以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提到志愿服务,大家想的往往是‘我为什么不能做呢’,而不是‘我为什么要做’,你能从中感受到很朴实的志愿服务精神。”王志强说,工作后,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自己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有一次便是以志愿者身份来到监狱,与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员交流聊天,关心他们接下来的生活。做这个事情是没有任何报酬的,纯粹是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生活。一次聊天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如果很多人都去关心他们,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志愿服务站是很重要的城市形象窗口”

  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那一年成了许多广州街坊志愿服务生涯里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一场在广州迎接全亚洲运动员和观众的盛会,作为城市的一分子,你自然而然就会想为这座城市出一份力。”王志强说,自己当时就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加入亚运会亚残运会组织委员会志愿者部,参与亚运会的志愿服务筹备工作。如何给广州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合理布点,服务站应该设置哪些服务和互动环节,如何培训志愿者,这些都是王志强当时要思考的问题。

  当一座城市举办一场运动会,人们不仅会走进赛场,还会走进一座城市感受它的魅力,“所以城市志愿服务站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形象窗口,我们希望城市的每个地方都有阵地为来自全亚洲的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导乘、导购、导游、住宿咨询等专业化志愿服务。”王志强回忆道,“在给志愿者做培训时,有志愿者问‘我的站点没运动员经过,那还有意义吗’,我会告诉大家志愿服务不是为了显性的成果,而是你基于志愿、无偿原则,为了一起让城市变得更好而站出来。”

  一座城市的形象,是由每个细节组成的,每个志愿者都是城市的一个窗口,微光相聚,便成星河。王志强至今还记得,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昵称征集活动启动仪式的当天,现场的志愿者热情洋溢,大家都对志愿驿站的“名字”充满期待。活动结束后,不少人找到他合影,互相打气,“那种从志愿服务和对城市的期待里迸发的活力和生命力,是很让人感动的。”也是一个月后,广州人把志愿驿站亲切地称为“西关小屋”,在这个遍布全市的“小屋”里,迎接亚洲四方来客。

  报名做城市志愿者 服务十五运会

  “语言翻译、交通指引、亚运知识宣传……那时候,每个志愿者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小,很难惊天动地,但也是在那个时候,50万名城市志愿者的微笑,成了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之一。”王志强回忆道,广州亚运会后,“西关小屋”转化为广州志愿者长期开展文明出行宣传引导、公共秩序维护、便民信息咨询等服务的阵地,而城市志愿服务也从此有了“看得见、找得到、靠得住”的落点。而在这一场盛会之后,王志强也开始在志愿服务领域寻找自己下一阶段的人生新起点。

  “中间有几年我去过不同的志愿服务社会组织,2014年决定又一次跳出舒适圈,深度探索志愿服务工作。”王志强回忆道,“我成立了广州市越秀区星火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头几年主要帮助一线的志愿服务者更好地开展工作,再后来开始承接北京路等多个地方的志愿驿站运营工作,这些年在北京路文化旅游区常态化为市民游客提供各项便民服务,常态化为户外工作者送温暖、为群众解心愿、为青少年讲党史、为游客做向导等,带领团队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0000小时。”

  一线服务总是千头万绪。“比如志愿者在景区维持秩序时,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劝阻不文明行为,面对一些不配合的游客怎样耐心引导——这些都非常考验‘临场应变’的能力。有人或许会困惑:‘我站在这里究竟有什么意义?’我常常告诉学生志愿者:当你以志愿者身份出现时,你本身就是让城市变得更美好的一分子。”王志强表示,今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部分赛事将在广州举行,这座城市即将迎来各地来宾,届时志愿驿站也将在城市志愿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和我的很多伙伴都已经报名成为城市志愿者,而北京路志愿服务驿站也将成为众多城市文明形象窗口中的一个,我们不知道到时会有多少人在参赛或观赛的同时来到北京路参观,但正如十五年前一样,我们希望用满是活力和温馨的志愿服务面貌,让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的人感受这座城市的热情。”王志强说,“接下来,我们将做好演练,准备好迎接四方来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 A540000小时志愿服务温暖一条街 苏赞2025-09-06 2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