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 广州话 5
当珠江的晨光唤醒沉睡的骑楼,当老字号的茶点与潮玩盲盒邂逅于同一只购物袋——广州,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商贸历史的“千年商都”,已从昔日的“一口通商”枢纽,跃升成如今的“万亿”消费标杆。而不变的,是深植城市血脉的“商贸基因”。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广州正将千年商都积淀的烟火气转化为汇聚全球消费的强劲磁场。在这里,“平靓正”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吸引八方来客的“流量密码”;“招呼周到”的服务理念,持续满足日益多元的消费新需求。这座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温度,将匆匆“流量”转化为长久“留量”。
近四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达4.5%、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世界城市排名跃升至第22位、2021年以来新增超60个商业载体、130项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实施率达99.2%……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四周年之时,广州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
平靓正
小辞典:价格合理、品质优良,物超所值。
广州“平靓正”的深层逻辑——通过产业升级和政策引导,让消费既有质价比,又有潮流感。
“平靓正”——通常用来形容商品或服务便宜又优质,物超所值,如今已成为广州消费市场的“流量密码”,吸引全球消费者前来畅享“逛吃购”的乐趣。
走在广州老街旧巷,“平靓正”的烟火气从未缺席。十三行、北京路、永庆坊等历史街区,不仅是岭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现代消费的打卡地。以西华路为例,作为老饕到广州必去的美食聚集地,这里有石磨肠粉、布拉肠(粉)、猪肠粉等传统美食让人应接不暇。广州酒家、陶陶居、王老吉等老字号品牌,也开始尝试推陈出新,推出“国潮早茶套餐”、广府点心与数字藏品结合等新玩法。
以性价比闻名海内外的专业市场,可以说是广州消费市场中的“隐形流量之王”。如今,广州的服装批发市场纷纷开展品质化转型,高质价比的服饰从十三行、广州白马服装市场走向全国。年轻人涌入汇美国际服装城、apM时代国际服装城等市场,在试穿与比价中享受“淘货”的乐趣。这印证了广州“平靓正”的深层逻辑——通过产业升级和政策引导,让消费既有质价比,又有潮流感。此外,荔湾广场的珠宝首饰、万菱广场的小商品、岭南花卉市场的鲜花,都凭“抵到爆”的价格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产地直供”的模式压缩中间环节,让市民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更高品质。
持续的政策红利赋能,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今年8月,“羊城加力购 消费新补贴”活动再次点燃市场:手机数码8.5折、家电低至8折的优惠补贴发放,实实在在的优惠让消费者“用最少的钱,买最潮的好物”。而每周准时发放的“食在广州”消费券,则将补贴范围扩展至餐饮领域,以“真金白银”撬动消费。
招呼周到
小辞典:形容待人接物细致、体贴、考虑周全。
广州消费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跃升,满足了消费者从“吃饱穿暖”到“身心愉悦”的需求。
当“平靓正”不再是唯一竞争力时,广式的周到服务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又一法宝。
近日,位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广州第一家市内免税店开业。作为全国首批新设的市内免税店之一,该店创新采用“免税+有税”双轨模式,实现“市区选购、机场提货”消费闭环服务,为市民游客带来高品质免税购物新体验。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周到”的服务理念,为广州消费升级注入了持久活力。
在成熟商圈的加持下,首店经济成为广州拉动消费的强引擎。四年来,近1500家城市级以上首店相继落户,广州塔、海心沙等32个标志性建筑与场所变身品牌首发秀场,累计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超5000场,形成“月月有新品、季季有亮点”的消费热潮。其中,太古汇加速集聚巴黎世家、Celine等高端商业品牌,联动Nobaton品牌快闪活动吸引超万人打卡,创下产品单日销量3万+、内容运营曝光量500万+的成绩,成为首店经济与商圈流量相互赋能的典范。这种从“卖商品”向“卖体验”的转变,正是广州“招呼周到”的体现——通过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除了“招呼”好来穗游客,通过数字化转型,广州将全球消费者都纳入服务半径。广州国际医药港4000平方米滋补产业带直播电商基地已建成,唯品会电商产业中心团队拟进驻新落成的唯品会白鹤沙大厦,打造“人工智能+电商”产业生态圈。数据显示,广州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比重,从2019年的13.9%提升至2024年的27.8%,直播电商已成为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数字化转型,让广州消费从“线下聚集”走向“全球触达”。
“服务消费”与“体验消费”深度融合,同样彰显广州的“招呼周到”。依托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广州拓展医疗、康养、文娱等服务型消费。北京路获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北京路、正佳广场、广州塔、长隆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让广州的消费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跃升,满足了消费者从“吃饱穿暖”到“身心愉悦”的新需求。
留量之城
小辞典:将流量转化为长期价值。
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彰显城市的智慧与能力。
服务2400万人口、经济规模超过3万亿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作为枢纽城市与商贸名城,广州向来不缺“流量”。其中,品牌展会、赛事与演艺组成的“魅力矩阵”正持续为广州圈粉全球:2024年广州全市重点场馆展览面积1186万平方米,吸引超2300万人次共赴商约,展会经济的辐射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举办的第137届广交会吸引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89万名境外采购商,较2019年第125届增长47.8%,创下历史新高;广州马拉松、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品牌赛事吸聚全球目光,带动2024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31.25亿元,人均消费3345.51元,成功入围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工作试点,让运动活力成为城市新名片;14万场营业性演出点燃城市夜空,使广州稳居演唱会之城第一梯队,“湾区音乐汇”46场演出创下近亿元票房,累计拉动各类消费7亿元,彰显文化消费的强劲动能。
如何将澎湃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智慧与能力。从202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广州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今年4月发布25项举措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创新城市消费矩阵、提升消费载体能级、强化产业与消费融合、扩大高水平开放、优化提升消费环境等五个方面推出25项举措,广州正持续致力于提升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注入新动能。
老城市新活力·WOW印记
2021年7月 广州入选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
2021年 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继京沪之后成为“双万亿”第三城。
2023年3月 《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印发,这是全国首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题规划。《规划》提出,广州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4年 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万亿元、进出口总值1.12万亿元,保持“双万亿、双增长”势头。
2025年4月 《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从创新城市消费矩阵、提升消费载体能级等五个方面推出25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