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98岁抗战老兵赵智广讲述年少时藏身“山洞医院”守护战友的故事

枪林弹雨中“边干边学救人”

张丹羊 廖黎明

本文字数:2789

  抗战老兵赵智广

  年轻时的赵智广。

   廖黎明

  扫码看“00后”对话抗战老兵赵智广

  烽火回声·青春对话5

  “当时日本人太欺负中国人,到处扫荡!”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家中,抗战老兵赵智广身着挂满勋章的戎装,忆起抗战往事时,语气里满是对侵略者的愤慨。

  在抗日烽火中,16岁的他挺起不屈的脊梁,参军报国成为一名卫生兵。抗战胜利后,他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等,辗转大半个中国,先后立下大功三次,小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34载军旅生涯给赵智广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虽然已经98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军人硬朗的气质不减。“有国才有家,国家安危重于个人利益!”这是他坚守至今的信念。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除署名外)通讯员穗退役军人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16岁投身革命保家卫国

  “我父亲十多岁时,祖父就带着他和家人一起闯关东,到了东北。”赵智广说,他祖籍山东安丘,但自己出生在东北,七八岁时回到了山东。起初,他跟着堂兄一起读书。12岁时,他转去了位于沂水县的父亲友人家中寄读。

  据山东省档案馆馆藏“中共鲁中区党委档案”记载,1944年后,日军以更大规模和更残酷的手段,在山东全省进行更加疯狂的掠夺和“扫荡”。

  少年时,赵智广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太残忍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想办法抵抗!”日军的凶残,点燃了赵智广心中的怒火。他萌生了强烈的保家卫国的念头。彼时,他的父亲早已加入八路军。16岁的赵智广跟随父亲的脚步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抗击日寇的队伍。

  用智慧和有限的药品挽救战友生命

  由于年纪小,赵智广入伍后先被安排在野战医院成为一名卫生员,后调入药材科当通信员。起初,缺少医学知识的他只负责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比如,为伤兵测量体温、照护重症病患的吃饭起居等。从零开始,他在战斗中不断学习,一点点熟悉医护工作。赵智广说:“第一次看到血淋淋的伤口也会有点害怕,但得包扎止血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危及生命。一定要想办法救治战友。”

  对卫生员而言,伤病员的生命重于一切。“日本鬼子搞大扫荡,到山沟里去搜八路军。我们这些后勤人员就和伤病员一块钻山洞!”沂蒙山区洞穴众多,成为赵智广和战友们临时的避难所。

  洞中,他们带着火烧、煎饼、烙饼等干粮,耐心蛰伏;洞外,敌人不断叫嚣引诱:“出来吧!看见你们了!”这种较量考验着意志。赵智广和战友屏息凝神,藏得极为隐蔽,“要是暴露了,那就不得了!”扫荡通常不会持续太久,日军一走,他们就撤出山洞。

  当年,战场救护条件简陋,药品短缺是常态。赵智广记得,大家想办法东拼西凑,有的药材得托人去城里买,有的药品是打仗时缴获的,有时候还用一些中草药来替代……

  枪林弹雨中,枪伤是当时最常见的伤情,卫生员们边干边学,用有限的药品和自己的智慧挽救战友生命。谈及救治伤员,赵智广流露出对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深深敬意:“白求恩大夫威信很高!我们不少医生都是跟他学技术的。”

  战友情深,刻骨铭心。“我刚当兵时年纪小,那些老战友都很疼爱我,很关心我。”回首烽火岁月,赵智广感慨万千,“好多老战友都不在了……”

  从军34载亲历多场战役

  得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后,赵智广欣喜不已。随后不久,他跟随部队日夜兼程紧急开赴东北,途中接收日军遗留物资。

  “在济南附近的一处日本军队后勤仓库所在地,我们药材科接收了十几箱药材。”赵智广亲历了前线急需与后方保障的紧张。虽然不直接上阵杀敌,但他深知这份工作的分量,“药材是重要的战备物资,必须保证随时供应上去,晚上通宵工作是常有的事。我们把药材打包分发,领取物资的战士就赶紧装车运到前线去。”

  1948年1月,赵智广进入医训队接受培训,学习医疗卫生基础知识、战场救护技术。其后,他经历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等。结束了医训队培训,他被调至后勤部运输营负责医疗救护任务。随部队南下后,他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部队军医。

  根据立功事迹记录,赵智广立下大功三次,小功一次。至1954年,因在医疗救护工作中表现出色,又记三等功一次。

  1955年,随军来到潮汕地区的赵智广因工作与当时身为医生的妻子结识,两人同样心怀家国,志趣相投,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并于两年后登记结婚。

  后来,赵智广又因部队指派,随负责修筑工事任务的运输营前往内蒙古、沈阳等地。1978年,赵智广结束34年军旅生涯回到广州,并于1990年从广州交通运输职工医院离休。

  多年来,赵智广始终心系国家发展。回想起“连火柴都带‘洋’字”的日子,他说,如今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新能源汽车出口,航母、歼-20、探月工程、空间站等好多技术跑到了世界前面。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我感到无比自豪!”

  “00后”记者手记

  紧握这双救过无数性命的手

  感受赵爷爷历经的峥嵘岁月

  这个夏天,“00后”的我见到了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兵。他叫赵智广,16岁参军,成为了一名卫生兵。抗战胜利后,他辗转大半个中国,如今住在广州。98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他端坐于木椅上,将那段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采访开始前,赵爷爷专门穿上军装,从上往下将扣子一颗颗顺利扣好,严谨而又利落。

  我屏息看着这位曾“穿越”抗日战争烽火的老兵。当他挺直脊背坐上藤椅时,我恍惚看见16岁的少年正穿过岁月长廊:1944年,他在鲁中军区给伤员量体温,照护重症病患的吃饭起居;如今,他在广州家中看《新闻联播》里的航母劈波斩浪,战斗机划破长空。回想起“连火柴都带‘洋’字”的日子,当今中国的新一代武器装备让老人感到无比自豪。

  当年,赵爷爷目睹了日军扫荡村庄的惨剧。国仇家恨,点燃了少年心中的怒火,赵爷爷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

  在药材科,赵爷爷亲历了前线急需与后方保障的紧张,听到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后,爷爷心情无比激动。

  最后合影时,赵爷爷紧握住我的手,那是一只救过无数性命的手,布满沟壑却蕴藏千钧之力。赵爷爷问我今年多大了,我说24了,他又捏了捏我的手臂说:“结实!”我俩都大笑起来。

  从赵爷爷欣慰的笑脸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国家感到无比自豪,对新一代年轻人有无限期望。快门按起时,赵爷爷说了三个字:“露牙齿!”这位老兵,此刻正认真指导年轻人如何向新时代微笑。多么可爱的人呀!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黎明)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A4枪林弹雨中“边干边学救人” 张丹羊 廖黎明2025-09-03 2 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