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素芹)9月2日晚上,“难忘的岁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粤剧晚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现场近2000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这场粤剧晚会阵容鼎盛:倪惠英、曾小敏、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蒋文端、麦玉清、崔玉梅、琼霞、苏春梅、吴非凡、李嘉宜等12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轮番登台。此外,彭炽权、林家宝、文汝清、黄春强、李虹陶、陈振江、陈健超、李伟骢、玉龙等一级演员,及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100多位粤剧精英,以粤剧艺术再现抗战年代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晚会十年一约
1945年9月16日,广东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
自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起,由广东粤剧促进会主办的“难忘的岁月”晚会十年一约,已成为粤剧界铭记历史、致敬英烈的标志性盛会。
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表示:“这次我们组织粤剧界同仁举办这场不同寻常的演出,所有的参演者都展现出高度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晚会的创作和排练中,整台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精神。”当年粤剧界前辈奋起抗争、义演筹款,当下的粤剧人更要传承前辈的爱国情怀,“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重现抗战历史
晚会分为三大篇章,第一个篇章是“怒吼吧!黄河”。开场曲《黄河怨》创新融合《黄河大合唱》与粤剧“流水南音”,由倪惠英、崔玉梅领唱,以在战争中丧子的母亲的视角,从悲怆到抗争,唱得震撼人心。紧随其后的折子戏《南拳》之“血战淞沪”由一级演员陈振江主演,讲述了十九路军奔赴淞沪、抗击侵略者的悲壮历史。舞台上的刀光剑影,体现粤地儿女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
第二篇章“荡寇奇志”重现了多个经典粤剧片段——《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赴宴斗鸠山”“刑场斗争”,《沙家浜》中的“智斗”“坚持”以及“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让观众在熟悉的唱段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第三篇章“烽火燃情”讲述粤剧人抗战的故事。小粤剧《罢演》根据粤剧演员抵制侵略者、断腿罢演的真实故事改编。《梦·红船》讲述红船弟子奋起抗争,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
尾声处,全体演员齐声合唱《歌唱祖国》,以高昂的歌声为整场晚会画下句点。
展现家国担当
本场晚会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东粤剧促进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胡智荣文化基金联合主办,延续了粤剧一代宗师红线女于1994年创会的初心——以艺术服务社会、传承民族精神。
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曾小敏表示:“80年前,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用热血换来和平;今天,我们站在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上,用粤剧艺术重现这段历史。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出,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场晚会是广东粤剧界团结协作、共创精品的成果。粤剧界凝聚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