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开学第一课

多校书记校长开讲“开学第一课” 引导学生感悟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谈明德立志 育强国少年

林欣潼、谢泽楷

本文字数:2918

  如何让思政教育既接地气又有温度?九月开学季,广州各中小学、高校迎来一场场“开学思政第一课”。在“开学第一课”中,多所学校的书记校长将“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成长成才”的核心要义融入鲜活表达,用故事传递思想,引导学生感悟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广州日报特别策划“开学季·思政课·大家谈”之“开学第一讲”系列报道,聚焦一幕幕生动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凝聚思政教育浸润心灵的温度与培根铸魂的力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谢泽楷

  明大德立大志 引领时代浪潮

  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我们要传承好省实人血脉中深厚的家国情怀与红色基因。每个省实人都应当思考,我们要给历史留下什么?我们当铭记先辈荣光,以“明大德”涵养品格,将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立大志”领航人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成为勇担民族使命、引领时代浪潮的省实人。当今时代,唯有真正的学识与过硬的本领,才能让我们搏击风浪、赢得未来。“求真知、练真功”从来没有捷径,它源于课堂上的专注深思,源于实验室里的反复验证,源于训练场上的顽强拼搏。

  一切的德才积累,最终的价值在于奉献与担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多年前的抗战时期,我校曾辗转于韶关的乐昌、坪石等地办学,一大批优秀学子加入抗日劲旅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参谋长周伯明都是我校的优秀校友。

  在今年的高考中,我校多名同学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等军事院校,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这是省实人爱国情怀最直接的体现。奋进省实新百年,我们应当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传承好“心中有大我,心中有大家,心中有大爱”的省实精神,行大道、担大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守住“认知锚点” 学习冷静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在这个资讯无比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信息包围:一条热搜瞬间引爆讨论,一个“科普视频”被千万人转发……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但筛选、辨别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智能推送更可能让我们生活在“信息茧房”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对特别火的信息保持“批判力”,不轻易相信“权威说”,不盲目跟随“多数人”,不把“情绪宣泄”当作 “理性思考”。

  这种批判力首先体现在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认知上。今年4月举行的第二届“镇海楼杯”主题辩论赛中,我校全国冠军队伍“未央辩论社”作为正方,在复赛中面对“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知识差距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这一议题时,从处理信息的能力入手进行阐述,精准地指出人们处理复杂烦琐信息、从中汲取养分为己所用的能力差异,正是造成知识差距越来越大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在当下,并非拥有同等的信息获取渠道,就能缩小认知差距;恰恰是能否以批判的眼光筛选、整合、运用信息,决定了个体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未来的社会不缺“随声附和”的人,缺的是“独立判断”的人;不缺“情绪激动的评论者”,缺的是“冷静思考的建设者”。在信息的洪流中,华附“自华少年”要守住自己的“认知锚点”,既不做“闭目塞听的怀疑论者”,也不做“人云亦云的盲从者”,用清醒的头脑做自己认知的“主人”,成为大数据时代浪尖上的弄潮儿。

  既要胸怀祖国 也要放眼世界

  广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林伟洪:今年开学的思政第一课,我想和大家提三点希望。一是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岁月,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依然震撼人心。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作为广州外校学子,你们应运用多种语言连接世界,搭建理解之桥,播撒和平种子。要精研语言,更要超越语言;要胸怀祖国,也要放眼世界。

  二是传承弘扬百折不挠、刚毅坚卓的坚韧品格。面对艰苦条件、残酷斗争,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而是愈战愈勇,最终赢得胜利。我们要有敢于碰硬的刚毅以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才能更上一层楼。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要有主动探索、破局创新的锐气。今天的我们,身处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仅仅满足于记住标准答案,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同学们敢于尝试不同方法,敢于表达新奇构想。因为人的成长,不仅是传承,更是创造。

  三是常怀揣感恩之心、珍惜之情,在集体中传递温暖与力量。我们回顾历史,弘扬精神,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希望大家常念感恩,温暖身边每一个人,做一个既能感知幸福,也能给予幸福的人。

  勤于主动思考 创造生活意义

  广州市执信中学党委书记陈民:如何用心感悟自己创造的意义?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思考。意义很少会自动显现,它需要我们主动赋予。站军姿不只是站着不动,你要是想着“这能练我的专注力”,它就成了锻炼意志的机会;叠被子不只是整理床铺,你要是想着“把被子叠整齐,能让我养成打磨细节的习惯”,就能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以后遇到不想做、觉得没意义的事,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件事能帮我养成什么习惯?能让我学到什么?”意义从不自动显现,它需要我们主动思考:这件事如何塑造了我?

  我们还要学会把时间轴拉长,从当下的付出中预见未来的价值回报,把眼光放远一点。记住,你不是被动接受意义的人,你是自己生活的意义创造者。

  个人意义的最高层次,是与他人、与社会、与更宏大的愿景产生共鸣。当我们把个人的努力置于集体之中,意义便会升华。你刻苦学习,不仅是为了个人前途,也是在为未来某个领域的进步积蓄力量;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不仅是为了班级荣誉,也是在践行一种让社会更有序、更温暖的行为范式。时常思考“我的行动如何让周围的人、让社会、让国家变得更好”,你会发现,个人的意义之根能深植于时代和集体的土壤,从而获得更为磅礴和持久的生命力。当你把自己的努力和更重要的事连起来,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不只是“我变得更好”,更是“我能让身边的一切变得更好”。当你真正成为意义的创造者,你会发现:不是伟大创造了意义,而是意义成就了伟大。

  烙刻“雅”之印记 铸就家国之魂

  广东广雅中学校长龙国华:以雅立心,涵养君子之风。从踏入广雅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共享“广雅人”的身份。在学习生活中,我相信同学们通过日常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一定能够将“雅”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想上、道德上、行为上做一个沉潜守静、思索义理、涵养本原的谦谦君子,成为端正而不倾斜、高尚而不庸俗、美好而不粗鄙的人,真正实现从“广雅”的身份认同迈向“大雅”的精神追求,让“雅”成为我们行走世界的鲜明印记。

  以学立命,培育志趣之根。新的学期,同学们将在丰富的课程选择、深度的实验探究和自由的争论研讨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但我更想说,比兴趣更重要的是志趣。什么是志趣?就是专注与稳定,即使出现间歇性、波动性的不愉悦时,依然能保持正常的学习状态,简而言之,志趣就是将兴趣转化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以志立人,铸就家国之魂。“志”是方向,是动力,是灵魂。广雅的百年校史,就是一部以“志”为魂的奋斗史。

  作为青年一代,当以先辈为镜,立报国之志、修卓越之能、践担当之行。让我们以大雅胸怀、博雅学识、儒雅风范的青春状态,不负时代所托,与伟大祖国站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建设者与开拓者。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开学第一课 A3谈明德立志 育强国少年 林欣潼、谢泽楷2025-09-02 2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