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温度飙升,叶茂花繁。吃过午饭,我们走进空调开放的教室,正好缓解上午游览增城白江湖的疲劳,也躲过了正午太阳的炙烤。
我们旅行团的下一个项目是植物拓染的现场教学和体验。植物拓染也叫锤草印花,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诗经》有“荨麻染衣”的记载,后盛于唐宋,一直传承下来,现已成非遗代表性项目。借助PPT和短视频,老师首先讲解了植物拓染的起源、历史、发展和制作方法。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这样的景象:作坊内,许多古人不断挥舞着大大小小的锤子……在叮叮哐哐的锤打声中,呈现出一幅幅天然的艺术画面。
大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教室里响起了叮叮哐哐的锤打声。
我选择了粉、黄、紫三种颜色的花,单片绿色长叶、排状褐色阔叶、密排梳状绿色窄叶三种厚薄不同的树叶和草叶,花的正面、叶的背面朝下,按照自己的审美摆了个简单造型,用透明胶带固定在一块手帕大小的白色棉布上,便开始用锤子的胶头端,在这些花和叶上反复锤打。
拓染的技巧全在这锤打里。猛了,重了,植物中的汁液会爆出、湮掉;柔了,轻了,难以将植物的汁液锤打出来,所需时间会很长。保持适当力度,持续锤打一定时间,才可能拓成功。
这番锤打像日复一日的生活,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没多久,胳膊开始发酸、越来越沉……锤打到一定程度,可以把棉布翻过来,偷看一下这“生活的答案”,看看染得怎么样了,以调整重点和力度。
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锤打声渐渐稀疏,陆续有人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拿起来展示、把玩、交流、品评。
贪多的,把花和叶挤在一起,经过锤打,没了形状,都拓糊了;图省事的,要么拓的全是花,要么拓的全是叶,相对单调;耐心细致的,把花拆得一瓣一瓣的,树叶疏密有度,摆放讲究,造型美观……真是五花八门,处处惊喜。
那我的呢?我小心翼翼撕开透明胶,只见白棉布上的花、叶、草已经完整地拓了上去,形状、色彩以及上面的纹路、齿边栩栩如生,画面清晰还挺有美感,仿佛叶和花的清香都在上面——我非常开心,那番捶打之后,生活给了我一个清香可人的答案。
(陈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