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清新区三坑镇布坑村年丰金鱼养殖基地的鱼塘已泛起涟漪。细密的网兜轻轻掠过水面,数十尾五彩斑斓的金鱼便在网中灵动翻腾。这些平均体长不足10厘米的小生命,即将被装入充氧袋,搭乘最快的航班,22小时后出现在河南焦作的水族店里,或是一周后游进东京、曼谷的家庭鱼缸。在清新区,这场跨越千里的“金鱼迁徙”,已持续了数十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26年养一鱼:传统技艺里的品质坚守
“你看这尾宽尾鎏金,尾鳍展开像把扇子,体色要白得透亮、红得饱满,这是我们用20多年才稳定下来的品相。”年丰金鱼养殖基地负责人邱晋强捞出一尾金鱼,指尖轻抚过鱼背,眼神里满是熟稔。这位经验丰富的观赏鱼养殖领头人,自1999年踏入金鱼养殖行业,见证了清新区观赏鱼产业从零散鱼塘到规模集群的全过程。
在三坑镇,像邱晋强这样的“养鱼人”不在少数。当地流传着“三代人守一口塘”的说法,祖辈传下的选种、育苗、控温技艺,在现代化养殖基地里依然发挥着作用。年丰基地的100亩鱼塘,沿用了传统的“多级分养”模式:幼苗在浅水区培育,成鱼在深水区生长,不同品种的金鱼要搭配特定的水草和微生物环境。“年丰虎纹狮”是花了5年时间,根据传统鱼类遗传育种学原理以及现代技术方法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因其颜色花纹与东北虎相仿,故名虎纹狮。该鱼体格健壮,尾硬,全身充满张力,大幅度提高了国狮金鱼的地位和影响力。此后,邱晋强又陆续培育出年丰宽尾鎏金系列等新品系、新品种。邱晋强说,正是这份坚守,让基地每年产出的20万尾金鱼中,优质品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在基地的育种车间,显微镜下的鱼卵正接受基因纯度检测,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水温、pH值等指标。邱晋强团队自主研发的宽尾鎏金系列,将传统鎏金的尾鳍宽度增加了30%,游动时更显雍容,一经推出便占据国内高端市场20%的份额。这种“老手艺+新科技”的模式,让清新区观赏鱼在品种竞争中始终占据先机。邱晋强至今记得,带着基地培育的金鱼坐上飞机去北京,参加“2013北京·金鱼锦鲤大赛”,体态圆润健美、色泽鲜艳的年丰金鱼一下子惊艳全场,斩获赛事金鱼鎏金组亚军。
从珠江鱼塘到海外鱼缸:一条金鱼的全球旅程
养殖金鱼不难,其养殖方法与普通食用鱼的区别不大,但要养出一条受欢迎的金鱼却不容易。“好金鱼一定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品。”清远观赏鱼养殖资深专业户李波平告诉记者,金鱼从幼苗到成鱼,一般要经过5~6次筛选,每次筛选都会大量淘汰不达标的个体。经过多次淘汰,剩余的仅有2%~3%,这才是精品。
近年来,佛冈观赏鱼养殖发展势头迅猛,汤塘镇湴江村的“小小观赏鱼”逐步“游向”全国各地,以“工厂化流水线养鱼”的养殖技术,打造起乡村致富特色“大产业”。养殖基地配置智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和高浓度尾水处理、再生、利用系统,增设了育苗、标粗及成鱼养殖系统,实现了“工厂化流水线养鱼”养殖模式。目前公司某平台账号拥有2万多活跃粉丝,依托平台直播带货销售额每天可达3000元至5000元,每年超600000条观赏鱼从佛冈“游向”全国!
“这批发往泰国的元宝狮,每尾要过三道质检,体型偏差不能超过2毫米。”在清远另一家观赏鱼基地的打包车间,质检员正用游标卡尺测量金鱼的体长。旁边的泡沫箱上,贴着“25℃恒温运输”“易碎品”等标签,即将通过广州白云机场的冷链航班发往东南亚。
凌晨4点的包装区,工人正进行“三重保障”作业:先用维生素水浴增强金鱼的抗应激能力,再装入定制的双层氧袋,最后在保温箱放置缓释冰袋。“从打包到运输至东京成田机场仅需18小时,存活率98.5%。”一位养殖大户指着航线图说,白云机场40公里半径覆盖全区养殖场,使鲜活运输成本降低30%。
邱晋强算了一笔账:从基地到广州机场仅需1小时车程,比内陆产区节省3~5小时,这让清新区金鱼的海外运输存活率高达9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直播间里,主播阿欣用英语介绍着鎏金鱼:“Thai customers love this metallic red.”(泰国客户最爱这款金属红。)基地在阿里国际站开通“实时慢直播”,海外客户可在线挑选池中活鱼。从线下批发市场到直播电商,清新区金鱼正通过多元渠道“游向”海内外。
针对不同市场的偏好,养殖户们早已练就“量体裁衣”的本领。东南亚市场偏爱体长15厘米以上的大型金鱼,基地便专门培育鎏金、狮头的“巨无霸”品种;日本客户则痴迷黑白花色的“熊猫兰寿”,育种团队通过控光技术调节色素沉淀,让成品率提升至60%。如今,清新区每年有3万尾金鱼“游出”国门,在东南亚水族市场的占有率达15%,成为广东观赏鱼出口的核心产区之一。
一尾鱼带活一片乡:“百千万工程” 里的富民密码
“跟着邱老板养鱼三年,我家鱼塘的收入翻番。”竹楼村的养殖户李叔正在给金鱼喂食,他的3亩鱼塘里,游动着年丰基地提供的鱼苗。通过“基地+农户”模式,李叔不仅能获得免费的技术指导,还能享受保价回收服务,“以前自己养的鱼卖不上价,现在统一标准后,基地电商平台销售的金鱼价格从30元到660元不等,其中一百多元的销量较好。”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清新区观赏鱼产业已形成“一核多极”的集群格局。业内人士透露,广东是中国金鱼特别是高端精品金鱼的重要供给市场,其中近七成来自清远,个中又有约八成来自清新。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仅是在三坑镇范围,就有约800亩的水面在养殖金鱼,而在清远市观赏鱼养殖水面已经增长至5000亩,清远市观赏鱼出口量也位居广东省前列。如今,清远金鱼养殖已在广东占据一席之地,“广东金鱼看清远”,已经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更成为清远观赏鱼养殖业者的骄傲。
产业的壮大让更多村民端起“生态饭碗”。布坑村村民王大姐算过一笔账:在基地打工每月能挣4000元,家里的2亩地租给基地每年收租8000元,两项收入加起来比以前种水稻翻了三番。
“以前年轻人全往外跑,现在村里多了8个‘90后’养鱼仔。”村民们欣慰地说,目前全区形成从育种、养殖到包装、物流的完整产业链,从业农民人均年收入大大提高,不少家庭都靠着观赏鱼养殖盖起了新房,购置了新车。
夕阳西下,鱼塘倒映着晚霞,金鱼在水中划出金色的弧线。从三坑镇的方寸鱼塘到全球市场的广阔天地,清新区的观赏鱼正以灵动的姿态,游出一条传统与创新交织、产业与富民共振的乡村振兴之路。在“百千万工程”的春风里,这些五彩斑斓的小生命,还将载着更多人的致富梦想,游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