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实习生严柔善 通讯员柯佳)近期,佛山、广州等地正在积极清理蚊虫孳生地。在佛山顺德和广州白云等地,一款能监测蚊虫的“电子哨兵”也来帮忙,它能模拟释放人体气味,吸引蚊虫自投罗网,数据则会被实时传输到云端,帮助科研人员掌握蚊虫的密度和活动规律。
这些“电子哨兵”是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光团队潜心多年研发的媒介蚊虫自动监测仪。这款名为“MS-400媒介蚊虫自动监测仪”的设备个头不大,“肚子”里却藏着不少高科技——设备内放了诱引剂,可以模拟人体气味,蚊子闻到气味后,就会误以为这里有一个人,便会飞过来自投罗网。监测仪内部有一个电子检测窗,能根据蚊子的身体大小、翅膀扇动频率、飞行速度等特征,自动“辨认”白纹伊蚊、库蚊、摇蚊及其他飞虫。设备内部存放的SIM卡能实时传输数据,及时将“落网”的蚊虫数据传到云端;不仅如此,设备内部还有温度计、湿度计,能精准记录蚊子活动时的天气特征,有助于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蚊子习性。
“它认得可准了,白纹伊蚊、库蚊、摇蚊,看体型和飞行动作就能辨别。”陈晓光说,这些“电子哨兵”半小时会自动发送一次“情报”。陈晓光随手点开一份8月2日顺德乐从的线上监测数据。数据显示,一台布放在乐从镇兴乐社区某小区楼梯口的监测设备显示,从8月1日16时至8月2日16时,线下捕蚊袋共捕获伊蚊1只,库蚊0只,摇蚊2只,其他昆虫2只。对比7月的数据,显示该小区的防控工作起到了效果。
根据白纹伊蚊的习性,陈晓光团队研发了另一款蚊虫监测设备。这种蚊虫监测设备是一个塑料小黑桶,桶内底部有浅浅的一汪水,水线上1厘米左右则有一圈白色的海绵,上面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就是白蚊伊蚊产的卵。“如果在该设备的水中放上长效的灭蚊药,就可以诱蚊产卵,并聚而歼之。”
目前,陈晓光团队还在着手升级上述蚊虫监测设备:一是将其智能化,使其能自动监测孳生地,二是尝试用超声等物理手段来杀灭蚊虫,避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