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佛山市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切实筑牢基孔肯雅热群防群控严密防线。7月以来,佛山打响了蚊媒传染病防控阻击战,经过不懈努力,顺德基孔肯雅热新增病例近九日呈逐步下降趋势。那么,在防蚊灭蚊、提升人居环境方面,顺德是怎么做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黄子宁、刘鹏飞
无人机+人工协同 织密消杀网络
高温潮湿环境下,闲置地块的茂密草丛、洼地积水、建筑缝隙等区域,易成为蚊虫孳生的“温床”。乐从镇率先启用工业级无人机对良村90亩闲置地块开展“低空立体消杀”,超微雾化颗粒覆盖陡坡、水域等人工盲区,效率较传统方式大有提升。
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充分发挥业务骨干、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组建数据团队,创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成功构建疫情风险动态热力图。
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每个人都很关键。7月31日,乐从镇从机关各部门抽调骨干先锋,组建蚊虫消杀专业队伍,他们分赴镇内各村居开展全覆盖消杀作业,同步配合全市统一行动要求,实现7天攻坚期内成蚊密度快速下降。
在北滘镇,机关消杀突击队每日早晚两班投身消杀作业,通过机关干部带头示范,带动了各村居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目前,北滘形成了“机关消杀队伍+第三方专业队伍+驰援志愿力量”的立体消杀体系,带动各村居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构建起内外联动、多轮叠加、围合闭环的防控局面。
闲置地“变身” 从蚊虫孳生地到社区公园
在北滘广教,广夏花园前有3000平方米的违规搭建。在此次蚊媒传染病防控中,该脏乱差闲置地被确认为严重蚊虫孳生地,社区联合区镇力量展开全面清理,该地块未来将蝶变为社区公园。在陈村庄头,“野猪林”原是一片荒废30余年的“顽疾地”,在被排查为严重蚊虫孳生地后,党群合力清理杂物、杂草、垃圾等,短短两天就让“野猪林”的面貌有了初步的改观。目前,经过村党委召集周边片区的党员代表与村民代表专题议事,制定了“三步走”规划,逐步激活片区价值,打造庄头村“百千万工程”示范片区。
据悉,7月31日起,佛山在全市范围开展成蚊消杀重点攻坚行动,“七天七招”即家家户户点蚊香,家家户户挂蚊帐,家家户户装纱窗,家家户户清积水,家家户户清垃圾,人人出门涂驱蚊液,立体式全方位杀灭蚊虫。
乐从镇、北滘镇闻令即动,迅速响应市、区部署,以“七天七招”为抓手立体式全方位杀灭蚊虫。同时实行一早一晚灭成蚊工作,动员全民参与、凝聚防治合力。值得一提的是,乐从、北滘迎来兄弟镇街、部门以及对口合作的高明区等多方支援力量,形成全域联动、群防群治的坚实防线。
激励引导 让防蚊成为自觉习惯
在乐从,良教村开展“以盆换礼”活动,村民用闲置水生植物兑换大米、茶叶;腾冲社区将2170余户居民划分为20个大网格、74个小网格,以“居民骨干+居委会工作人员+党群先锋队+医护人员”4人一组,组成74支入户小队,逐户排查健康状况、登记居住环境。
“养花未必就系福,基孔中招要分屋,出街着件长袖衫,蚊水傍身喷一喷……”在琴湖社区一处住宅小区里,“大声公”循环播放社区自编的创新防蚊顺口溜,押韵的语句、风趣的表达,让社区居民过耳不忘。该社区还开展“弃养水生绿植兑换好礼”活动,居民用闲置的水生植物换得小礼品,并同时为群众普及防蚊知识,在互动中养成“主动清积水”的习惯。
截至8月7日,顺德区连续9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呈下降趋势,自8月1日起,新增病例主要分布范围从三镇收窄为两镇(乐从、北滘),范围逐步缩小。目前,顺德区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得到初步遏制,但防蚊灭蚊工作仍需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