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规范门诊命名,名正方能“医”顺

谭敏

本文字数:775

  针对部分医疗机构使用模糊、笼统或容易混淆的门诊名称,少数医疗机构为吸引患者,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暗示疗效的门诊名称误导患者等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医疗机构要遵循依法合规、科学规范、清晰准确的原则进行门诊命名。(8月5日央视新闻)

  门诊名称本应是引导患者就医的指路牌,却成为少数医疗机构玩文字游戏的舞台。有的模糊笼统,“特色门诊”不说明特色领域,“疑难病门诊”没有诊疗范围;有的误导暗示,用“神奇”“速效”等词汇夸大疗效;还有的标新立异,“学习困难门诊”“拒绝上班门诊”等名称看似贴近生活,实则有违医疗严肃性,甚至引发社会焦虑;更有甚者,打出“协和同康”“华山医疗”等山寨名称,让患者误以为这些门诊与权威医疗机构存在关联……患者进医院是为了治病救命,需要门诊命名一目了然,能够直接展示诊疗科目,准确反映服务特色。可是,这些不规范的门诊命名看似吸引眼球,却让人云里雾里、稀里糊涂,轻则导致患者挂错号、走错科,重则可能延误病情、影响治疗。

  为什么个别医疗机构热衷玩文字游戏?奇葩命名背后门道不少。有的想出名,用“花架子”扩大机构的影响力;有的想牟利,用“噱头”忽悠患者多掏腰包。拿命名做文章的医疗机构,或多或少藏着过度营销、擦边违规的小心思。医疗服务是人命关天的专业服务,走不得任何捷径,也容不得一丝轻忽。让每个患者看得明白、治得放心,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不能逾越的底线,绝不能任由花样百出、暗藏猫腻的门诊命名误导患者。

  名不正,则“医”不顺。规范门诊命名,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关乎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不规范门诊命名说“不”,就是让医疗回归以患者为中心、以治病为中心。毕竟,能治好病的门诊,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好门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规范门诊命名,名正方能“医”顺 谭敏2025-08-07 2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