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有业内人士分析,投资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银行等机构自营投资将适用6%的税率,理财等资管产品适用3%的税率,个人投资者每月额度在10万元以内的,利息收入将免征增值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此次税收调整采取“新老划断”的方式,对于2025年8月8日及以后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而此前发行的存量债券则不受影响,继续享受免征政策。
银行等机构自营投资将适用6%的税率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师东旭分析,“针对8月8日起的新发债券,银行等机构自营投资将适用6%的税率,资管类产品适用3%的税率”。
个人投资者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官网于8月1日披露的一则政策指引显示,自然人购买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的规定适用相关增值税免税政策,即截至2027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这也意味着,市民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每月额度不超过10万元,将享受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说。
业内预计新发债券或小幅提高票面利率
政策发布后,8月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附近震荡,今年7月中旬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来到1.75%附近,较低点抬升超10BP,由于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成反比,收益率走高意味着债券价格走低,债市走弱。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分析,本次恢复征收利息收入增值税,短期将推动利率下行,并导致新老债券定价差异。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国债、地方债与金融债等债券品种的免税优势消失后,金融机构投资债券的税后收益下降,权益、贷款等资产的吸引力相对提升。但考虑到债券本身还有低风险、低资本占用与高流动性等其他优势,整体影响应该有限。
“预计新发债券或需要通过提高票面利率来维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但幅度或较为有限。”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说。
税收新规对商业银行短期业绩影响较小
“税收新规对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及短期业绩影响较小。”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税收新规实施后,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此外,由于新老划断,银行持有的存量政府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至债券到期,8月8日之后新发行的政府债券发行定价预计将对增值税差异适度补偿。
对于投资者而言,东旭表示,投资者已经持有的债券,不受该政策的影响,甚至会因为部分机构希望买到能免税的债券,这些存量债券反而变得抢手。对于新发的债券,在未来的定价中,会一定程度上加上几个BP的税收补偿,投资者8月8日后购买新发债券,由于有额外的利差补偿,相对于买老债券,也不会存在实际收益减少的情况。
熊园分析,以今年为例,仅考虑新增和到期续发债券规模,若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均按照新规缴纳增值税,粗略估算短期将带来337亿元左右的税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