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麦虹虹、刘海机摄影报道)记者昨日获悉,装载阳江首批本土生产下线海底电缆的“建基5002”轮,近日已驶离阳江港J13码头。这批重量约1000吨、长约24千米的3芯66千伏交流海底电缆,将用于青洲五海上风电项目施工。
该批货物的生产与出港,标志着阳江风电产业从项目开发向核心装备自主化生产延伸,让风电项目建设产业链条更加齐全,并成功实现了“本土生产、家门直达”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阳江市依托临港优势,大力支持风电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风电设备设施实现本地化生产。这批由阳江本土制造和发运的、用于青洲五海上风电项目的海底电缆,运输距离和周期大幅缩短,由以往的10天压缩至1天,加快了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进度。
近年来,阳江港航经济与风电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区域发展。一方面,便捷的港口运输降低风电设备的运输成本与难度,保障风电建设项目时效,推动风电产业链发展升级;另一方面,大量风电设备运输需求带动港口物流、仓储等产业,提升港口吞吐量。未来,随着阳江风电产业持续壮大,二者的协同效应将愈发显著,共同推动阳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