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要闻

南沙港湾街道海湾社区以新模式办好微实事

闲置天台变“开心农场”

耿旭静

本文字数:1023

  海湾社区闲置天台变身“开心农场”。

  民生微实事 点滴暖民心 15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 通讯员王一名

  “什么是无土栽培,什么是智能种植系统?”在广州市南沙区港湾街道海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闲置天台上,约300平方米的“天空农场”郁郁葱葱,孩子们在讲解员和家长的陪伴下观察无土栽培的蔬菜,志愿者在藤架下修剪枝叶。正值暑假,天空农场解决了家长“带娃”的烦恼,居民段阿姨说:“家门口就有这样的活动,方便又有趣,让孩子来体验暑期活动,还有专业老师教学,我很放心。”

  这个由党群携手打造的“空中田园”,不仅是作物生长的乐园,更是居民尤其是孩子们亲近自然、学习知识的天地,成为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的生动实践,化身社区以民生微实事回应居民期盼的生动注脚。

  民生微实事,始于对需求的精准捕捉。海湾社区通过入户走访,敏锐捕捉到居民最迫切的呼声:“希望社区多开展亲子类自然科普活动”。

  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健辉说:“群众的满意度是出发点,服务必须匹配需求。”为此,社区以“公益+低偿+市场化”模式引入暖南发展合伙人,将在海湾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本来是闲置天台升级改造,打造集果蔬种植、无土栽培、自然教育、亲子手工、绘本阅读于一体的多元化民生微实事项目,将“农场”搬到居民身边,让小朋友们在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学习自然知识,体验种植乐趣,让居民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半价服务,用“小投入”解决“大烦恼”,书写着民生大文章。

  “凉亭藤架是我们一钉一锤搭的,番茄苗是大家认领的——这不仅是农场,更是咱社区的‘亲情纽带’!”志愿者王伯满脸自豪。在天空农场打造过程中,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扩大“朋友圈”:发动居住地报到党员力量,广泛征求天空功能区域设计建议,邀请有空间设计、农业种植等技能的党员群众参与建设。志愿者亲手搭建凉亭藤架、彩绘墙面,认领番茄苗……多方努力下,这里通过增设灌溉系统、无土栽培装置、种植箱等设施,把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亲子教育巧妙融合,划分出科普观赏区、农耕体验区等功能区。

  如今,在天空农场,孩子们在“田间地头”识农时、知农事、惜农食,体会一蔬一饭的来之不易;家长们也告别了带娃烦恼,“下楼就能学种植,价格只有市场价一半,方便省心省钱!”李女士感慨道。

  面对居民需求多样化的挑战,海湾社区积极探索民生微实事新路径。通过精准链接需求和资源,社区不再是单纯的服务提供者,而是作为平台统筹资源、沟通需求、督导项目,有效拓宽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让群众也能享受社区发展的“红利”,推动暖南发展合伙人迭代升级。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5闲置天台变“开心农场” 耿旭静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