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摄氏度的艳阳天, 四川广安前锋区广兴镇小学校长程晓林与三位老师坐在拉毛料的电动三轮车车斗上,一路摇摇晃晃穿过大朗镇的大街小巷。从四川广安来到东莞,他们从7月24日正式开始了1300多公里外的家访。
今夏,大朗镇来了3000多名四川广安前锋区的“小候鸟”,其父母大多从事毛织行业,每日奔忙于织机的千头万绪间。为此,东莞、广安联手,提供从来程护送、安全教育,到日常家访和暑期托管的贴心服务,让这份团聚无后顾之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
广安与东莞,两地搭起“小候鸟”的守护桥
“张海龙!”随着数学老师黄昀的一声高喊,大朗巷尾村一栋出租楼三楼的窗户畏畏缩缩探出一个小脑袋,看到来人是校长与老师,这位13岁小男孩的嘴巴惊讶地张成了“O”字。
这场由校长带队的家访堪称“千里奔袭”,既有张海龙小同学原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又有即将“接手”的初一年级英语老师,带来的伴手礼是彩笔和练习本。当听到老师们问“有没有做暑假作业”时,张海龙脸上露出一丝庆幸:“报告老师,每天都做!”
张海龙的父母经营着一家毛织加工作坊,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进入传统毛衣销售旺季,13台电脑织机开始日夜忙碌。来到父母身边不全然是享受,他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从洗碗拖地的家务活到搬运毛料的杂事都要替家里“搭把手”。张海龙的学习成绩很好,人很听话,很受数学老师黄昀看重。家访中,老师们叮嘱道:注意安全、坚持学习、多爱父母。这位小男子汉鸡啄米似的点头,而妈妈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校长程晓林说,今年暑假,广兴镇小学来到大朗镇的“小候鸟”近百位,本次启动家访预计要花好几天,走访数十个家庭。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大朗镇从事毛织工作,一家人每年仅有寒暑假才能团聚。老师们带着礼物一一上门拜访,了解孩子们在大朗的暑假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做好安全教育。
这次跨越千里的家访是一个缩影。四川广安市前锋区35万户籍人口中,有8万余人在东莞务工,其中许多人扎根大朗镇。两地自去年起联手进行暑期留守儿童帮扶教育服务。今年7月初,326名“小候鸟”在一路护送下来到大朗与父母团聚。大朗公办学校的暑期托管服务亦向“小候鸟”们敞开大门,既为家长们解决后顾之忧,又让“小候鸟”们的假期过得更加充实与快乐,并轻松享受与父母团聚的幸福时光。
“小候鸟”闯祸,他为家长追回损失
听说2万块钱“追”回了一大半,前锋区驻大朗镇流动党支部副书记、大朗镇特邀调解员游忠华松了一口气,他感慨:总算把某位“小候鸟”淘气闯祸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了。
前几天,一位老奶奶向大朗镇与前锋区的“跨区域警务合作工作站”求助,说自己9岁孙女来大朗过暑假,偷刷手机花掉家里2万元,一口气买了6台电瓶车、两部手机送给“小姐妹”。当时,身为工作站负责人之一的游忠华听罢简直震惊了。于是,他向大朗警方反映情况,在警方协助下,众人顺利找到电瓶车销售店,向店主讲明了向未成年人出售电瓶车属违规行为,顺利完成退货退款,为家长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游忠华是四川广安人,从1995年扎根大朗从事毛织行业,经历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人生。退休后,他把生意交给儿女,自己以服务社会为乐。每年暑假,随着大批“小候鸟”来到大朗,安全教育、纠纷调解的任务激增。从排解因小孩子玩耍打架引发的邻里矛盾,到教育小孩子不要偷骑电瓶车……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几个微信群加了上千人,配合当地警方与村委会,有效做到了“矛盾不上交”。
在大朗镇,像游忠华一样为“小候鸟”保驾护航的力量还有很多。本月7日,大朗举办了一场以“安全‘童行’·护航暑假”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内容包括禁毒教育、消防演练、反诈宣传等。针对东莞车多人杂的现状,警方特地通过动画视频教孩子们认识交通标志,提醒他们“过马路要牵紧大人的手”;反诈民警用“游戏皮肤诈骗”等案例,揭秘网络陷阱;法制大队则告诉孩子们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曾经也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我也有自己的孩子。将心比心,如今社会多关爱这些外来工子女,可以让他们的父母在东莞更安心,在这里创造幸福生活。”这是游忠华的心声。
东莞各地推出“小候鸟”暑期关爱活动
据了解,为丰富“小候鸟”的暑期生活,东莞陆续推出各类暑期关爱活动。近日,在大岭山镇,20多名“小候鸟”参观了女儿香婚俗馆、书法展厅、盆景园,动手制作国风扇形书灯的手工作品,通过参观与手工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东莞文化,收获成长与快乐。
在茶山镇,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联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组建10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重点企业、村(社区)等服务点开展“百千万·莞一夏”暑期公益课堂,助力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孩子“看护难”问题,为“小候鸟”带来一个充满乐趣、知识与成长的缤纷暑假。
在虎门镇,虎门中心小学、虎门崇雅外国语小学、虎门镇实验小学、博涌小学、新湾小学、金洲小学、智升学校、金海湾小学同步开展托管服务,服务面向东莞市学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并鼓励学校为来莞“小候鸟”提供便利,支持跨镇跨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