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要闻

地少?巧经营也能结出共富果

刘俊良带领3000多名太平村民 过上家门口就业奔共富的好日子

夏强

本文字数:1838

  刘俊良

  现任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太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太平村先后获得“增城区先进党组织”,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入选“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等称号。

  走近增城区荔湖街太平村,便看到一排排独栋楼房、高层洋房。

  “我是百千万”分之一7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夏强

  走近增城区荔湖街太平村,便看到一排排独栋楼房、高层洋房;走进村内,楼房外立面规范统一、公共区域整洁干净、沿街美食商铺人头攒动……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一大批优质商业、产业项目纷纷落地,这座5年前历经全征全拆的村庄,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分属10个合作社的3000多名村民,过上了家门口就业、收房租、奔共富的好日子。

  巧布局:村里要发展必须引进产业

  广州华商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与太平村仅一路之隔。每逢夜晚、节假日,成群的学生穿过地下通道,涌入太平特色美食街购物消费。

  喧嚣热闹的美食街,意味着太平村10个合作社集体租金年收入超415万元。除了推动村民当房东,刘俊良还积极引进产业项目,他坚信:“村里要发展必须要引进产业。”于是,太平村引入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太平都市休闲农业公园、加油站等优质项目,带来就业岗位约310个,村民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约1488万元;引入港粤通荔湖换电站项目,增加村集体年收入超87.6万元;搭建“政府—就业驿站—企业—劳动者”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累计有50余家企业提供300余个岗位,帮扶560人实现就业。

  到底引进哪些项目?引来的项目如何布局?在刘俊良看来,盘活留用地非常关键。他说,一方面,留用地要分散开来,不能都在一个地方。另一方面,要注重多元化发展,在毗邻居民区和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地块,重点发展商业,服务学生等消费群体;靠近荔新公路地段则引进了加油站和新能源换电站。

  妙置换:打破村集体收入“天花板”

  因历史原因,太平村归属村集体的留用地偏少,仅有24亩。“村集体土地少,怎么用好很关键。”刘俊良介绍,先是依靠BP加油站项目,10亩地每年租金收入126万元;接着在2024年引入港粤通荔湖换电站项目,14亩地年租金收入87.6万元。

  “手头的地一共就这么多,难道村集体收入就固定在200多万不变了?”刘俊良表示,必须进一步增加收入。

  要增收离不开发展产业。刘俊良说,太平村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不论是在建的宗祠古建筑群,还是风景秀美的清风公园、太平湖等休闲景点,都为太平村发展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他的设想中,一家全新的客家围龙屋乡村酒店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产业蓝图已经绘好,用地问题怎么解决?刘俊良想到,村集体土地开发完了,但是下属合作社拥有的土地却不少。能不能用合作社的留用地置换,把村集体的用地指标腾出来?很快,刘俊良召集各合作社代表开会,征询大家的意见。土地租金直接增加两倍,这么好的事,大家都抢着参加。最终,村集体通过让出一部分收益,重新获得9亩留用地。

  有公心:做每一件事都先考虑村民

  走进刘俊良的办公室,一幅写有“团结协助的班子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精神”的书法作品挂在显眼的位置。“这三个精神是我上任就确定好的,其实都是服务一个核心理念,即为百姓谋幸福、为村庄谋发展。”刘俊良解释。

  在他看来,要想服务好百姓和村庄,首先需要的是有一颗公心,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先考虑村民。

  如何做到有公心?刘俊良举例说,引进的项目10个合作社都想要,怎么分配?不想参与项目的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分配难题,他的原则是保持公心做到公平,既不偏向大合作社,也不忽视小合作社。“比如置换美食街商铺时,10个合作社全部参与,就按照各自的留用地规模比例,四舍五入后置换相应的商铺数量;又比如置换村集体留用地,开会商量后做决定,有意愿参与的合作社按照留用地比例分配9亩置换指标,不想参与的则按比例返还留用地数量。”刘俊良说,如此一来,各合作社发展不至于拉开太大差距,同时也有效团结了村民。

  心声说给“百千万”

  优质项目带来工作岗位、人流客流

  太平村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村里接连迎来商业、产业项目,村民和村集体收入都有了大发展。

  村庄要发展,关键是要引进产业和项目,全征全拆后村民手里的土地,从最早引进的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再到去年的太平都市休闲农业公园,这些不仅是优质项目,更是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还是热闹的人流、客流。为未来打造商业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

  太平村挨着荔新公路,马路对面就是华商学院、华商职业学院,怎么利用好区位优势很关键。一定要把人流引进来,变成客流、商流,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比如靠近荔新公路的地块,引进的加油站、换电站项目就很合适,我们当时全力配合交地、吸引项目落地,项目20年租约到期后,地面设施和资产就归村里所有了,这些对村集体未来的发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5地少?巧经营也能结出共富果 夏强2025-07-25 2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