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对低俗团播喊打更要狠打

张冬梅

本文字数:655

  7月23日,某平台视频创作安全中心官方账号发布关于开展微信视频号直播“团播低俗内容治理专项”的公告,并公布了近期典型的违规案例。

  明明禁令在前、监管加码,为何低俗内容禁而不绝?表面上是一些主播我行我素、肆意妄为,实则仍是牟利冲动在作祟。互联网时代,“吸睛即吸金”,不论是网络主播、网红机构,还是一些平台,一定程度上都把低俗内容视作“流量密码”。利益交织捆绑之下,总不免有平台出手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如此便助长一些问题主播和账号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低俗内容的生存和传播绕不开平台。治理低俗团播,关键也在平台。

  喊打更要狠打。低俗团播或许能“吸金”,但平台切莫短视。治理要有成效,就不能停留在“口头喊打”上。来看该平台的此次出手,减少推荐、中断直播、禁播、清空或扣除信用分、永久封禁账号等处罚手段,无异于直接在“利”字头上动刀。提高违规成本,压缩牟利空间,想靠低俗出位博流量的团播自然得掂量掂量。

  敢打更要善打。必须承认,作为直播领域的一种新兴形式,团播有其特殊性,通常由多位主播同台进行直播。对其违规行为,在技术甄别、情况认定、问题处置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对此,要提高治理精度,比如以案示警,公布了一系列典型违规案例,让“规则红线”更加具象、“严禁行为”更加具体。此外,还要增强效度。一个团播账号被禁播乃至封禁,会不会换个马甲卷土重来?账号上了“黑名单”,团播中的主播能有多大“痛感”?这些问题仍值得研究。

  没有好生态,难有好发展。营造清朗直播生态,平台必须守土有责、说到做到,想方设法让低俗团播不敢作妖、及时下课。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对低俗团播喊打更要狠打 张冬梅2025-07-25 2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