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济看广东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粤河清
碧波蓝天相映、鸟语花香充盈……走进广州市从化区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下称“天人山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明水秀、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近年来,天人山水着力推动生态“好水”转化为发展“活水”,成为集文化、体育、康养、旅游、研学于一体的度假胜地,也是广东依托优质水资源推动水经济产业向纵深发展的缩影。
依托优质水资源打造度假胜地
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紧邻沙溪水库,沙溪水库四面环山,负氧离子充沛,水域面积大概400亩,相当于38个足球场,水质可达Ⅱ类水标准。天人山水依托沙溪水库优质水基础以及万里碧道建设、从化古驿道沿线历史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以大地艺术和中西造园为手法,打造了一个集建筑、园林、花卉、美食、水上运动于一体的艺术花园,成为集文化、体育、康养、旅游、研学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近年来,天人山水开发了一系列以“水”为主题的游玩项目。例如,在水上乐园,孩子们可以在沙滩、水池、滑梯等项目中尽情嬉戏;沙溪水库为游客提供体验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乐趣的机会:乘坐“轻飏1号”水上巴士,可以领略陶渊明笔下“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诗意;而在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溪谷,游客们能聆听瀑布的轰鸣,享受溯溪戏水之乐。“我们还有一门水生态的课程,让学生体验被污染的水如何变成清水的过程。通过沉淀、过滤等实验,孩子们不仅了解到水资源的宝贵,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天人山水工作人员介绍道。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正在转变成良好的经济效益。2023—2024年度期间,天人山水接待游客65万人次,累计运营收入约1.2亿元,企业发展稳步向好。同时带动周边村民累计增收约2亿元,小镇活力重新绽放。“景区运营以来,周边的经济也蓬勃发展。两年前,附近只有两家民宿,如今已增至十余家;餐厅和大排档从原来的四家增至近二十家。”天人山水工作人员介绍说。
以“10+2”模式推进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
位于河源市的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也被称为“中国好水”五大水源地之一,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万绿湖优质水利用也成为省级水经济试点建设项目,依托万绿湖优质水资源,吸引水饮料及食品行业领军企业落地,打造产业集群,变“自然水”为“发展水”。
万绿湖总蓄水量139.8亿立方米,年均入库量61亿立方米,水质达直饮标准,为全国稀缺的优质水源。河源市规划建设8.3平方公里水经济产业园,已吸引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娃哈哈、白象食品等18家龙头企业及超30家配套企业落户,产业链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180亿元。
广东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有两条国际先进无菌饮料灌装生产线,以目前的自动化程度,7—8个人就能满足整条线的生产,“从原水到产品出来,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广东紫泉饮料河源万绿湖生产基地项目2023年9月落户水经济产业园区,占地面积约93亩,总投资3亿元。
随着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增强,村民的口袋逐渐鼓起来了、村容村貌也靓起来了。2022年,水经济产业园所在的源南镇双下村村集体经济达到1082万元,成为河源市第一个村集体收入突破千万元的村,村民平均年收入也从2006年的3500元提高到2022年的3.5万元,增长了9倍。
目前,广东正在以“10+2”的模式(10个试点项目+2个全域试点市)推进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并于2025年6月,成立广东省水经济促进会,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水经济社会组织,吸引220多家企业参与,为政企交流、行业协作、信息共享搭建了有效平台。省水利厅表示,下一步将做好“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工作的总结评估,发布《广东省水经济发展白皮书》,编制广东省水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加强科学规划、统筹谋划,新增创建一批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确保水经济健康有序高效发展;发挥省河长办平台优势,会同成员单位精准制定扶持水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共促水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