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健康周刊

大暑遇上台风 巧防暑湿之盛

周洁莹

本文字数:1536

  节气养生 大暑

  台风“韦帕”带来的凉意,让大家差点忘记了时下正值一年之中“上蒸下煮”、天地湿热交蒸至极的时节,正是人体最易耗气伤津之时。

  其实台风并不意味着暑热暑湿会减弱,台风前后恰恰是“桑拿天”最盛的时候。可以预见,从大暑节气到立秋之前的整个初伏、中伏,仍将呈现雨热交替的天气特点。

  这一时节如何养生保健?中医专家提醒,要避暑湿也要重养阳,更别错过“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金连顺副主任医师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实习生唐凯琳 通讯员张靓雯

  大暑为什么要养阳?

  “其实大暑就是要热着过,适当出出汗很有好处,大家不要总是躲在空调房里面。”金连顺表示,大暑伏天,人体阳气外浮,往往是一种“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状态,容易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比如肠胃不舒服、腹泻等。因此,中医认为大暑养生的一大要点是养阳——保护人体内的阳气。

  养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晒太阳。正确晒太阳可借助自然阳气,通过督脉和膀胱经(阳经)驱散体内寒湿,补益阳气。

  大暑伏天要这样晒太阳——

  时间: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避开烈日暴晒。

  方式:直接让阳光照射背部,初次从10分钟开始,可逐渐增至20分钟、30分钟。

  作用:温通经络、排寒祛湿,改善虚寒体质。

  晒后护理:用温水清洁皮肤,薄涂芦荟胶或保湿霜舒缓;若皮肤发红脱皮,暂停次日的晒背计划,对皮肤适当进行冷敷。

  补水:晒背后喝温开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

  夏季缓解皮肤瘙痒有妙招

  暑湿热盛的时节,人们的肌肤还容易出现起疹子、瘙痒等不适。金连顺支招说,这时可以用金银花、野菊花各15克煮20分钟,再放入薄荷5克,煮2~3分钟,取药汁,用棉签蘸药汁涂抹患处。如果瘙痒或皮疹的皮肤面积比较大,可以用化妆棉蘸药汁,湿敷5~10分钟,有助缓解皮肤瘙痒等不适。

  养阳天灸 错过伏日也能贴

  三伏天灸也是岭南人最喜爱的养生习俗,每逢伏日,医院人山人海都来排队贴药。如果是上班族无法在伏天“正日”贴药,怎么办呢?金连顺介绍,伏日当天是阳气最为旺盛的节点,也是温补阳气的最佳时机,但若错过伏日当天,也可以在1~2日内进行补贴。时下各中医院/医院中医科大多能够提供补贴。今年夏天还有三次天灸贴药时间,别错过——

  中伏:7月30日(星期三)

  末伏:8月9日(星期六)

  末伏加强:8月19日(星期二)

  夏季淋雨后 散寒化湿这样做

  近来台风来袭,金连顺提醒,如果不慎淋雨,要擦干身体,更换衣物,可以用藿香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煮水代茶饮,可散寒化湿。

  雨后的潮湿与暑热相结合,反而让空气中暑湿弥漫,让人觉得胸闷、肢体沉重、疲倦乏力,可以用荷叶3克,薏苡仁15克,茯苓15克煮水代茶饮,也可以用藿香20克,香薷15克,煮水泡脚来清暑湿。

  食疗推荐 巧用陈皮生姜

  大暑时节饮食,除了注重养阳,还要祛暑湿热,同时要补气养阴、健脾。祛暑湿热可以多吃荷叶、土茯苓、冬瓜、苦瓜、炒白扁豆等;补气健脾则可以选用五指毛桃、西洋参、山药、陈皮等药食同源的材料来煲汤。

  另外,夏天人们贪凉饮冷,易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寒的症状。俗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喝一碗羊肉汤,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湿。

  不喜欢吃羊肉的朋友,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性温,夏天吃姜,可暖脾胃,散寒,还能生发阳气。

  大暑时令的汤,还可以让阿妈多煲一煲冬瓜薏米老鸭汤、鸡骨草赤小豆猪横脷汤、土茯苓陈皮生姜猪骨汤,一家老小都合适。

  特别推荐以下两道简单的茶饮——

  生发阳气:陈皮生姜饮

  做法:陈皮3~5克,生姜10~15克,煮水代茶饮。

  补气健脾:西洋参陈皮饮

  做法:西洋参5~10克,陈皮3克,煮水代茶饮。

  大暑天热,出汗多,气随汗泄,耗气伤阴。夏天当你在户外劳作运动出汗多的时候,饮用西洋参陈皮水,可补气养阴健脾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健康周刊 A11大暑遇上台风 巧防暑湿之盛 周洁莹2025-07-24 2 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