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娱·都市新闻

粤剧《最是女儿香》首演时尚又浪漫

莞香伴粤韵 双非遗融合绽放

张素芹

本文字数:3050

  粤剧之美与莞香的千年芬芳交融共生。

  《最是女儿香》融合多元艺术形式。

  剧中华服美轮美奂。

  “一个香坠,连接起历史上几个伟大的朝代,满台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大胆又瑰丽的传奇!”“‘那缕香,那个人,是怎样的前世今生?’歌词在我脑海循环播放,太上头了!”

  7月16日、17日,作为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粤剧《最是女儿香》登上广州艺术季2025的舞台,在广州大剧院首演。这段因香而起、穿越千年的“情”与“信”的壮阔追寻,让中国式的时尚和浪漫在舞台上璀璨绽放,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图/薛才焕

  一城一剧一品牌

  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广东粤剧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一城一剧一品牌”的创作理念,深挖城市文化,用创新的粤剧作品来讲好广东故事。2022年,一首粤歌《最是女儿香》使得广东粤剧院和东莞因香结缘,成为粤剧《最是女儿香》创排的序篇。由广东粤剧院联合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共同出品的粤剧《最是女儿香》,自策划立项、创作采风、剧本打磨到最终呈现,创排前后历时三年多。

  该剧由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担任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与一级演员黄春强领衔主演。

  “我们以‘香’为魂,实现了粤剧和莞香双非遗的匠心融合。同时,这部剧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粤剧回应时代的艺术表达。它让千年莞香故事走上当代舞台,展现莞香文化的新活力。”曾小敏表示,粤剧《最是女儿香》承载的是一个古老剧种在当下的自信宣言。“我希望粤剧《最是女儿香》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走进剧场感受粤剧的当代魅力,并借此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不朽的精神。同时,我也期待粤剧之美与莞香的千年芬芳交融共生,让岭南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传承发展,焕发新的生机。”

  “广东粤剧院的‘一城一剧一品牌’计划非常有意义。”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海兵表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对这些故事进行挖掘,将其艺术化地呈现在粤剧舞台上,对当地文旅是很大的引流。”在他看来,《最是女儿香》的男女主人公从岭南出发,以莞香文化为背景,去到很多地方,再回到岭南,“这是一个能推动全域文旅的很好的概念”。

  雅致且深情

  以“香坠”为信物贯穿全剧

  由精灵充当“说书人”,粤剧《最是女儿香》以“香坠”为信物贯穿剧情始终:先秦时采香女莞儿与长庚以香定情;汉唐时期,霍去病出征漠北、马嵬坡之变成为爱情背景;民国时期,莞儿的呐喊将儿女之情升华为民族大义……

  “说到创新,我是有意而为之。这部剧融入了我自己的全面追求和向往,它跟惯常的粤剧表达不太一样,但它是有根基和沃土的。”张曼君表示,《最是女儿香》以莞香文化作为情感图腾与时空纽带,通过“穿越剧式浪漫”叙事,巧妙融合了粤剧程式与当代审美。“我们通过长庚和莞儿的情爱轮回、千年寻觅的故事贯穿各个历史阶段以及他们所遇见的重大事件、伟大人物等。这是我们对文化史的表达,对古典人物的表现。”

  张曼君坦言,该剧是“用戏曲书写的中国文化精神简史”,在虚实交织中展开关于坚守与追寻的文明对话、“小我”与“大爱”的永恒辩证。主创团队打破线性叙事,融入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化名人,以“小情侣大事件”结构实现“历史典藏再现”与“现代剧场要求”的融合。

  “在这样的‘大’与‘小’之间,这部更时尚的粤剧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什么要时尚?随着我们文化自信的重振,对国学的追求,舞台上声光电艺术的发展以及对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舞台呈现有意朝着更时尚化、更都市化的目标前进。”

  于是,《最是女儿香》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戏曲表达手法,它融入了更多歌舞,音乐风格也更具新音乐形象,程式化、歌舞化、民俗化有机地交叉融合。“现在的观众对于美有一种极致的需求,我们的戏剧在唱、念、做、舞都能具备的情况下,也把观众的这些期待作为创作的动力。大家看到的《最是女儿香》,我认为是创新的。”

  这种创新,突破了传统戏曲表现边界,彰显了粤剧“海纳百川、创新进取”的特质,在舞台上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视听效果——演出现场,舞台运用开合黑幕、动态软屏与投影构建出虚实相生的“烟尘往事”,让“香”自由穿梭古今;音乐方面,以主题旋律贯穿始终,随时代流转融入汉朝号角、盛唐琵琶、宋代古琴等音色,铺就听觉历史轨迹;百套从先秦至当代的华服淬炼成华夏服饰的流动长卷;表演融合多元艺术形式,在保留粤剧筋骨的同时,绽放出强烈的跨媒介艺术张力。

  功力非凡

  曾小敏一人饰演六角

  先秦《关雎》的歌声中,美人如花舞娉婷,西汉大军以探戈节奏演绎出征场面,唐代献香舞飘逸庄重形神兼备,民国时期舞段更是百老汇活力、街舞潮流与岭南风情精彩碰撞,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借Rap节奏迸发青春热血……舞台上,传统艺术与现代舞台艺术融合创造出无限可能的同时,一众演员精湛的演技又将该剧的“雅化审美”突出到极致。

  《最是女儿香》中,粤剧名家曾小敏、黄春强分别饰演“莞儿”与“长庚”。两人以细腻入微的表演带领观众随剧中人悲欢浮沉,沉浸于“一香一念越千年”的深情画卷。

  曾小敏饰演的莞儿,是一名时光变迁的见证者。通过巧妙融合“圆、柔、稳”的传统身段与现代形体的流动感,曾小敏一人饰演六角,将每个角色的层层蜕变刻画得入木三分——从先秦采香的灵动少女,到西汉寻郎的悲怆妇人,再到民国时期就义的坚毅战士,淋漓尽致地呈现了莞儿从逆来顺受蜕变为自主追寻、敢于抗争、为信仰牺牲的女性的震撼历程。

  黄春强则以角色的差异化塑造见长,将唐代乐工的清秀与沧桑、北宋文人的儒雅与垂暮演绎得入木三分。在与曾小敏的对手戏中,眼神的交错、唱腔的呼应,无不暗藏“重逢即别离”的宿命张力。直到剧情来到当代广州,当两人因香坠蓦然回眸,相视一笑中蕴藏的永恒笃定让全场沸腾,观众席爆发出热烈掌声。

  “时尚又浪漫,雅致且深情。太喜欢这部戏的感觉了!”80后戴女士特地请假从武汉过来看《最是女儿香》,“我从《白蛇传·情》开始就迷上了曾小敏的戏,感谢她让很多和我一样的非粤语方言区的观众感受到了粤剧的魅力。《最是女儿香》首演,必须过来看!”

  “粤剧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之作!” 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剧美学研究所戏剧创作中心主任、青年导演陈才表示,“粤剧《最是女儿香》时空自由转换之妙,仿若开启了一扇通往古今交错之境的艺术之门;戏曲现代化表达之新,恰似为古老粤剧披上了一袭时代华裳。”

  《最是女儿香》首演落幕,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叫好声中,传统与时代撞出了温暖火花。曾小敏说:“年轻人愿意驻足传统,缘于我们用古典故事叩击当代情感。粤剧的岭南声腔与音韵独具魅力,本身就是不可替代的‘破圈’资本。”

  接下来,该剧将于7月30日、31日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8月8日绽放江门侨都大剧院。这缕穿越千年的“女儿香”将走向更远的远方。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文娱·都市新闻 A7莞香伴粤韵 双非遗融合绽放 张素芹2025-07-17 2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