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通讯员粤团宣)日前,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第四期千人创客省级示范班迎来结业典礼。本期培训班以“理论研学+田野实训+共创实践”为主线,通过集中授课、省外考察、线上学习、沙龙研讨、结业答辩等多元形式,助力百名青年创客提升兴乡能力,助力孵化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乡村振兴合作项目。
在结业答辩会上,8个小组以“兴乡青年合作社”为模式,展示共创成果。
在答辩环节,第2组学员实施“粤青年让乡村粤兴盛”项目,通过“影视创意+文旅+产品赋能”,打造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范式。第6组学员的答辩主题是“无添加主义绿色农产品——稻虫共生乡村振兴计划”,推广禾虫共生稻田改造合作,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产值可翻10倍,参与签约改造的稻田约5500亩。
现场嘉宾从可行性、创新性、社会效益等维度给出建议,鼓励各组开展项目落地,参与创业大赛,后续将获得资金、技术及资源对接支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6万人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
多维赋能 打造兴乡青年“成长链”
记者获悉,此次省级示范班力求实现“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6月16日至20日,学员们在广东省团校开启集中研学。本期培育计划聚焦“共创发展”,通过组建兴乡青年合作社、举办创业大赛、设立专项基金等举措,推动青年人才与县域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此次理论授课环节,专家就如何将政策、市场、数字化工具转化为乡村治理中的优势与能力,进行了深度讲解和现场答疑。
在实践环节,学员专程赴浙江杭州永安村、枫岭村等地考察农文旅融合等“浙江样板”,与当地乡村CEO面对面交流,探索广东实践的创新路径。
本次培训还专门组织学员分赴中山、清远开展兴乡沙龙,通过“调研+座谈”深化对广东本土经验的认知。
本期培训班促成青年创客跨区域联动。学员高度关注中山桂溪村乡村运营逻辑与“壮瑶织锦合作社”项目商业模式。拥有10年媒体经验的阳江学员杨宗谨计划与连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联手打造IP。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培育机制,推动青年创客成为“百千万工程”的生力军。结业不是终点,而是兴乡实践的新起点——这批青年创客将带着政策红利、技术工具与共创经验,奔赴广东各县域,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