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广东

全球首个废塑料高值化利用产业项目在揭阳试产成功 张新功团队首创“一步法”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

变废为宝 “一步”到位

陈家源

本文字数:1757

  张新功

由废塑料裂解而成的轻油。

塑料垃圾有望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

  项目航拍图。(受访单位提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署名除外)

  “我曾经被专家说是个骗子!”7月11日下午,站在揭阳市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该公司董事长张新功向记者坦露心迹。

  这份迟来的“正名”,源于数小时前——当天上午,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裂解装置,在平稳运行72小时后宣告试产成功,标志着这一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工业化验证,打通废塑料高值化、无害化利用的产业化路径。

  这一刻,张新功足足等了八年。

  八年磨剑

  “即使现在成功了,网上还有人说这是天方夜谭。”张新功的“苦水”,源自他长期挑战的难题:如何将农膜、塑料袋等低值混合废塑料,无须复杂分拣,直接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工原料,让废塑料变废为宝?

  塑料是当今社会使用范围最广的材料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显示,1950年至2017年,全球共生产了92亿吨塑料,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其中仅有10%得到回收利用。

  在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领域,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先热解制油、再加工成化工原料”的两步法流程。张新功团队则另辟蹊径:“我们首创了‘一步法’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无须对各类低值混合废塑料进行复杂分选,直接就能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

  为方便理解,张新功借用形象的比喻:“传统工艺是‘先煮米发酵再酿酒’,我们实现了‘直接用米酿出好酒’。”他说,这套国际首创的“一步法”工艺,使产品回收率飙升至92%以上。当国际油价高于45美元/桶时,利用废塑料生产基础化工原料的成本,与使用原油生产同类原料的成本基本相当,“甚至我们还有更大的优势”。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企业展厅现场看到,展厅内,一座封闭玻璃墙后堆积如山的吸管、塑料袋触目惊心,却几无异味——它们正是“一步法”的“食粮”。

  张新功向记者展示一瓶刚出炉的黄色液体——塑料裂解轻油。“这就是废塑料裂解后的产品,主要成分为混合芳烃。”他难掩兴奋地说:“我们也没想到,一次裂解出来的最重的东西只有这么轻。”试验的成功意味着,废塑料正逆袭为宝贵的“城市矿产”。

  历时8年的研发,张新功团队终于收获硕果。项目试验的成功意味着,废塑料正逆袭为宝贵的“城市矿产”。

  绿色突围

  项目成功试产的背后,是广东省和揭阳市多个部门的“全力托举”。该项目被列为揭阳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标杆和绿色石化产业的“灯塔”,政府统筹资源,“三年工程一年干成”。

  “我们是打从心底感谢揭阳、感谢广东的!”张新功盛赞“广东速度”。项目团队更是全力以赴:“从打第一根桩起,我们的副总指挥就住在办公室,至今被褥还在。”

  试产成功不仅验证了技术,更撬动了巨大产业前景。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化工教指委委员杨朝合向记者勾勒出一幅绿色图景:“若推广处理5000万吨废塑料,可替代约1.25亿吨原油——相当于我国年进口量的20%,更能减少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他断言,这将推动石化业从“原油加工”向“废塑料绿色加工”的战略转型。

  乘势而上,揭阳已同步谋划启动总规模300万吨/年的二期三期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0亿元,目标直指打造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

  “二期120万吨项目前期已启动。”张新功望向窗外建设中的工地——随着300万吨产业基地蓝图展开,一条“废塑料—化工原料—高端材料”的千亿级产业链正在南海之滨逐渐成形。

  记者手记

  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从被嘲笑为“骗子”到实现“全球首创”,张新功用了八年。“三年工程一年干成”,广东则用“全力托举”,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在广东,“高质量发展”并非抽象口号,而是每一克废塑料的涅槃、每一滴原油的替代,更是一次次城市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将塑料变废为宝的“广东实践”证明:那些最艰难的“无人区”,往往孕育最澎湃的未来,蕴藏着高质量发展最丰沃的试验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广东 A10变废为宝 “一步”到位 陈家源2025-07-14 2 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