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广州造“同济”号正式交付

该船在广州南沙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制造 为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

耿旭静、董业衡

本文字数:1893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邱海杰、黎南方、夏小健摄影报道)广州制造再添硬核实力!黄埔文冲打造系列“国之重器”科考船。昨日,由中船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为同济大学建造的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在上海正式交付。该船在广州南沙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制造,是继“梦想”号后广州智造的又一艘新一代智能型科考旗舰船。

  “同济”号于2024年4月开工建造,2025年5月完成综合海试,2025年6月完工交付。交付后该船将用于同济大学海洋学科和其他单位的科学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务以及学生海上实习等需求,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装备保障。

  “同济”号是一艘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由中船集团旗下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研发设计,集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科考调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

  “同济”号总长81.5米,型宽15米,型深6.9米,设计航速15节,续航力8000海里,载员45人,自持力35天,采用国产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适用于无限航区(冰区除外)。该船是国内首个取得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规范i-ship(R1,No,E,I)四个智能符号的科考船,分别是岸基远程遥控、开阔水域自主航行、智能能效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构建了“感知—决策—协同—控制”全链路闭环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同济”号在2000吨级船舶平台基础上,通过优化布局,在船上设计出460平方米的甲板作业面积、320平方米的实验室区域、人均10.2平方米的居住舱室和总计100百多平方米的会议区、阶梯教室、休闲区、健身区等,以较小的体量实现了3000吨级科考船的作业能力。

  “同济”号在人文关怀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师生长期海上作业的舒适性、健康保障与工作便利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采用酒店式标准打造居住舱室,设置宽敞明亮的餐厅、休闲区及健身空间,并引入自然光照设计,缓解长期封闭环境带来的压抑感。全船采用高效隔音材料和减振系统,显著降低机舱噪声对生活区的影响。工作区自动调节温湿度、照明亮度,保证工作环境舒适。

  综合能耗更低

  船舶动力方面,它采用了先进的直流母排+磷酸铁锂电池组的混合动力系统,锂电池组起到削峰填谷及能量回收功能,相较于同类科考船的能耗降低约8%。该船的智能能效系统,航行智能规划功能可显著提高航行效率,降低油耗节约运行成本。

  作业能力更强

  “同济”号具有全天候作业能力,可搭载作业型ROV(水下遥控机器人)、多台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及多种类无人系统,具备移动观测节点和固定观测节点综合自组网功能,可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大气环境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开展海底地形与地貌、底质与构造、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查以及海洋调查装备试验等工作,亦可承担故障检测、维修、敷设及后冲埋、海底路由调查及扫测、风电工程勘察等海上工程任务。

  智能化程度更出色

  “同济”号在开阔水域航行时,可以将船舶航行控制权切换至自主航行系统,借助先进的感知设备洞悉水域情况,获取各种航行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处理后形成决策动作,根据可遇风险程度自主避碰、自动驾驶,极大地减轻船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人为失误导致事故的风险。它也可以通过先进的传感器、通信网络以及强大的人工算法,实现船岸之间的实时、高效信息交互和精准控制。

  在岸端,专业操作人员借助该船5G等高速通信网络,远程遥控船舶的航行方向、速度、舵角等参数,下达精准的指令,确保船舶在复杂多变的水域中安全、稳定地航行。


  从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首艘全球级综合科考船“大洋号”,到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号……这些驰骋深海的“国之重器”,均出自黄埔文冲的“广州智造”之手。

  作为广州制造的重要力量,黄埔文冲长期深耕中小型科考船和工程船领域,凭借成熟的特种船舶设计、集成与调试技术,以及深厚的建造经验,在科考船细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成本效益和竞争力。一艘艘高技术含量的科考船从广州启航,不仅彰显了“广州制造”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硬实力,更成为我国深海探测与科研事业的坚实支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3广州造“同济”号正式交付 耿旭静、董业衡2025-07-14 2 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