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家长问
盼望着,盼望着,暑假终于来了!孩子们欢呼雀跃期待万分,家长却有一丝丝忐忑。接下来的五十多天,会变成“手机争夺战”吗?如何合理制订暑假计划,让孩子能在暑假劳逸结合,元气满满迎接新学年?本期“答家长问”,我们请到了广州市家庭教育左虹名师工作室成员、广州市番禺区番广附万博学校的庄轩羽老师来为大家支招,解锁快乐假期的N种方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汪娜
孩子篇
制订弹性计划 拒绝无聊与焦虑
在庄轩羽看来,别让假期在“躺平”中溜走,也别被满满的日程压得喘不过气。因此,尝试制订一份灵活的计划表,将学习、兴趣、运动、社交等各种日常活动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会让暑假变得更充实而有意义。比如,每天留出1—2小时沉浸在课外书的奇妙世界;花1小时解锁新技能,如绘画、乐器、编程等;再约上朋友出门聚会,或是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计划不需要精确到每分钟,适当留出空白的时间段,给自己自由探索的空间,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发现。
屏幕时间管理 摆脱“电子枷锁”
手机管理是暑假要面对的“老大难”问题。短视频看多了、游戏打多了,不仅容易上瘾,还影响视力,心也会疲惫。庄轩羽建议孩子们可以利用假期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设定每天的“电子设备使用限额”,主动减少屏幕使用时间。尝试进行一些线下活动来替代,比如深度阅读、户外探索、动手创作。这些真实的经历,会让假期更充实、更有意义。要警惕信息过载和网络依赖,别让虚拟世界占据整个假期。
学会自我关怀 关注内心感受
有的同学在校期间比较紧绷,到了暑假也不敢松懈下来,总是担心自己稍微松一口气就会被“弯道超车”。对于这些同学,庄轩羽表示,假期是属于自己的时光,要允许自己适当放松、享受独处。感到压力或情绪低落时,试试这些方法:写日记记录心情,用文字梳理思绪;练习深呼吸,闭上眼睛,慢慢吸气再缓缓吐出,放松身心;也可以泡个热水澡、听喜欢的音乐、出门散散步,给自己一段治愈的时光。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感恩生活中的“小美满”,才能以更好的状态享受假期、迎接新学期。
兴趣体验和探索 开启新奇之旅
暑假也是了解自我,拓展边界的好时机。庄轩羽建议,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兴趣或某项技能进行学习,积累不同的体验。可以沉浸在科幻小说的奇妙世界,也可以亲近大自然感受人间烟火;可以重拾昔日的特长爱好,也可以参与志愿服务,去社区帮忙、参加环保活动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家长篇
创造亲子“高光时刻” 拉近心的距离
假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建议家长们放下工作和手机,和孩子一起规划家庭活动:周末来一场家庭电影之夜,边看电影边分享感受;一起去户外爬山、露营,亲近大自然;或是分工合作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在欢声笑语中享受温馨时光。创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留下共同经历的美好瞬间,让其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加油站”。
尊重与赋权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长大了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家长和孩子意见不一致时,有时候会爆发亲子冲突。在庄轩羽看来,不妨和孩子坐下来,听听他们对假期的想法,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和安排,给予适度的自主空间和权利。避免“直升机式”监控,在信任与放手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让孩子在自主安排中学会自我管理和独立。
关注孩子的情绪 化解亲子矛盾
假期里,孩子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情绪波动。庄轩羽提醒家长们,当孩子倾诉烦恼时,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要急于批评或给出建议。用眼神、点头回应,给予积极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等孩子说完,再和他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面对困难时最坚实的后盾。
当和孩子发生分歧时,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管理好情绪。用温和的语气和理智的态度和孩子沟通,示范积极的冲突解决方式,达成共识与和解。
以身作则 传递健康生活方式
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假期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保持规律的作息,坚持早睡早起;每天开展适当的运动,比如跑步、跳绳、打羽毛球;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亲子时光。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最有力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