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畅摄影报道)记者昨天获悉,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召开《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这项法规的执法检查。
据悉,《条例》于去年2月1日实施,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在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产业支持、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设计,引发广泛关注。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执法检查,旨在全面了解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找出影响法规实施、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进一步释放产业潜能的方法路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圣元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是深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形态,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都有不确定性。《条例》起草时,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尚不完善。要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切实推动法规有效实施,也为下一步修订完善《条例》提供依据、打牢基础。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要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市区人大和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据了解,深圳也是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承担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建设、无人机飞行管理改革等多项先行试点任务。
据统计,目前深圳已经具备较好的低空经济产业基础,拥有多家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尤其在无人机生产制造和应用领域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效。根据《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深圳低空经济产业要大幅向前迈进,预计全市载货无人机商业飞行突破300万架次/年,链上企业突破1700家,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