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当心形式主义向屏幕蔓延

杨博

本文字数:935

  2025年,浙江省部署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全省公务政务活动中的视频、PPT“减量、减费、减负”。(7月9日《人民日报》)

  屏幕中的形式主义指什么?即隐藏在工作汇报场景中的一种形式主义。不管是督查、检查、考核,还是调查研究、工作复盘、项目路演,不以视频方式听取汇报,就总觉得考察不全面、研究不透彻、核查不到位。如此一来,处处“屏屏玉立”,层层用视频汇报撑门面,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会助长套路化、格式化的“创新”。为了考核加分、迎合上级,沉迷于屏上创新、参观取经、抄写作业,盲目照搬照抄、装点美化素材,就会使调查研究、考核评价流于“看一看、问一问、拍一拍”的表面功夫。

  更恶劣的是,屏幕中的形式主义往往伴随着弄虚作假。从脚本打磨到特效合成,过度视频化的工作汇报充斥着为现实添加的蒙太奇效果,目的只是让上级满意、为政绩加分。在滤镜作用下,一些地方的发展看似热气腾腾、生机勃勃,实则徒负虚名、中看不中用。个别党员干部热衷于比谁的调门更高亢,虚作声势、急于求成,却对群众所需不关心、不上心、不费心。究其实质,不过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作祟,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如何摆脱屏幕依赖呢?浙江率先“打样”,颇为值得借鉴。首先,画定红线。譬如,听取成效和经验类工作汇报,开展创建示范达标、评比表彰、项目政策竞争性分配、宣传选树,不得使用视频,或不以有无制作视频作为考评依据。各级召开各类工作会议,原则上也不得用视频来营造氛围、介绍情况、部署任务。对确需使用视频的,则遵循必要性原则。如开展对外宣传交流、政策解读与警示教育,务必坚持勤俭节约、务实管用,防止不计成本地追求轰动效应。

  其次,制度管事。譬如,无论制作公务视频、电子演示文稿,还是开展网络直播,都必须严格遵照审批流程推进,从源头上防止工作汇报走过场、排大戏。同时,从自查自纠“照镜子”到财政专项排查“查账本”,全方位推行“长效体检”,使问题止于苗头。

  再次,监督在线。只有多部门协同联动,才能凝聚起监督合力。所以,要打通纪律监督、巡察监督、财会监督、审计监督,以监督矩阵管好用好政府“钱袋子”,切实压减公务视频制作数量,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干实事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当心形式主义向屏幕蔓延 杨博2025-07-10 2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