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都市新闻

“活得最有趣”的蔡澜走了

83岁蔡澜离世 对美食的深刻见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为人称道

曾繁莹、肖欢欢、吴波

本文字数:2886

  广州日报创刊70周年,蔡澜送来祝福。

  蔡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繁莹、肖欢欢、吴波

  “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筐子,就是买菜的篮子啊,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人生大事,吃喝二字。”这些金句,出自蔡澜。蔡澜身上的标签很多:作家、美食家、旅行家、电影监制等。他与金庸等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也是《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的总顾问。蔡澜对美食的深刻见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为人称道。

  6月27日下午,微博账号@蔡澜发文称,蔡澜先生已于6月25日(六月初一)于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消息一出,引得众人追忆。

  品美食  猪油捞饭为“死前必吃清单”首位

  20世纪80年代,蔡澜在香港《明报》等开辟专栏,写食评。可以说,蔡澜是“香港初代美食博主”。蔡澜寻觅美味的足迹遍布全球,哪儿的美味好吃,哪儿有什么特色食材,他总是信手拈来。

  他的笔下没有高不可攀的珍馐,他专注于那些以朴素食材制作的、带着烟火气的人间至味。一碗猪油捞饭被他写得活色生香:“一碗白米饭,淋上香喷喷的猪油,是多么美味!”这道朴素美味,甚至被他列为“死前必吃清单”首位。

  昨日,广州“老西关濑粉”创始人伍文辉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说,2000年,当时他还在粥家庄,一家主营猪肉美食的广州食府工作。当时,蔡澜正因特色全猪宴而来,彼此也因此而结缘。2002年,蔡澜寿宴正设于这家餐厅,远在新加坡的家人们也前来,品尝的正是全猪宴。

  蔡澜因为深谙美食之道而被人称道。他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吃。“我年轻的时候会去尝试新东西,后来发现越奇怪的东西,没有那么多食材去练习,做出来一定不好吃,再好吃也一定很单调。很普通的食材,厨师天天练习,改进烹饪方法,最后一定是好吃的。所以我不喜欢吃那些稀奇的山珍海味,我喜欢吃普通的菜。”这或许是猪油捞饭被他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写文章  “毒舌幽默”“圈粉”当下年轻人

  蔡澜一生出版了超过200本书。14岁开始,蔡澜便在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每每拿到稿费就带着一帮同学去吃喝玩乐。但蔡澜的潇洒背后并不是人们所看到的表面那样轻松,读书时为了能看懂外文电影,他上午读中文学校、下午读英文学校,始终保持着惊人的阅读量。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每篇文章写完之后,看一遍,改一次;第二天早上再改一次,就比较冷静;第三次,寄到报社去,排好之后送回来再改。为了写出好文章,蔡澜对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更为严苛,在外人看来,甚至达到“偏执”的程度。而他却说:“如果一个写作人不喜欢看书,他就没资格做写作人”。

  蔡澜的饮食文章,讲的是吃,却不只是吃,更有饮食哲学。他的粉丝跨越年龄界限,“圈粉”不少当下的年轻人。正是因为他看待人生的通透态度和洒脱松弛、从不内耗的性格。

  从2013年开始,蔡澜会在春节前一个月开放他的微博评论区,回答网友问题,俗称一年一度蔡澜微博“开放月”。评论区各种问题皆有,包括情感的、生活的、工作的等等。

  网友问:“总感觉自己很差劲怎么办?”蔡澜答:“改为觉得自己很厉害呀!”

  网友问:“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吗?”蔡澜答:“不会,但有机会。”

  ……

  蔡澜给网友的回复以“毒舌幽默”著称,言简意赅,却一语中的。这位83岁仍活跃在微博评论区的“老顽童”,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反矫情达人”。

  广州情谊:喜欢去白天鹅宾馆、美食乡愁是粤菜、打Call《广州日报》

  蔡澜与广州日报渊源颇深。2019年,广州亚洲美食节开幕倒计时之际,广州日报推出《广州味道19探》等一系列重磅报道,并邀请多位广州味道品鉴官讲述自己的粤菜记忆与广州味道,蔡澜应邀成为第一位“广州味道品鉴官”,他说,“我的美食乡愁是粤菜。”

  当时,蔡澜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提到,自己对粤菜情有独钟。每次来广州,只要有空,他都会亲自去逛逛菜市场,看菜市场上有哪些当季的新鲜食材。

  在蔡澜看来,广州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这儿就像一个大花园,每次来,都感觉广州有很大的变化,都想多住几天。他曾盛赞广州“淡定”“生活充满烟火气”,称其街头小巷藏着“让人直流口水”的地道美味。蔡澜曾向记者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美食是番禺的新鲜猪杂粥。他说:“刚屠宰完的猪杂,还是热腾腾的,猛火生滚后慢焖,一碗滚烫的猪杂粥,让人回味无穷。”蔡澜曾说,自己过去时常到广州寻味,有时是深夜,甚至是凌晨,到夜宵大排档上大快朵颐。

  一次采访中,蔡澜还向记者介绍说,来广州自己最喜欢去白天鹅宾馆吃早餐、喝早茶,自己还是《广州日报》的粉丝。“如果你进白天鹅宾馆坐下来,桌上一定放一份《广州日报》,我也会看。”

  2020年2月,广州日报连同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共同发起“使用公筷公勺、推进广州文明餐桌建设”的倡议。4月,广州日报邀请了6位社会知名人士为本报公筷倡议行动打call,主题宣传画在多个城市地标的电子屏上刊播,向广州传递正能量。蔡澜正是其中一位支持者,他为此挥毫写下“一双公筷,健康常在”的书法作品,支持公筷公勺使用的主张。

  2022年是广州日报创刊70周年,为庆贺广州日报70岁生日,各界名人纷纷写来贺词与祝福,蔡澜写下“到白天鹅早茶必读,祝广州日报生日快乐”的墨宝,祝福广州日报。

  一副“公筷”的墨宝,挥洒着文明的期许;一句“乡愁是粤菜”的喟叹,道尽了千回百转的滋味眷恋。这丝丝缕缕,织就了蔡澜与广州日报之间那份跨越香江、扎根岭南的情谊。

  蔡澜一生热爱美食,更热爱生活。他常劝人“好好吃,好好玩,好好睡”,认为“只要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留下遗憾,那么便是真正的完美人生”。他的豁达与对平凡美味的钟情,连同那些关于吃的智慧与乐趣,将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

  人生哲学

  蔡澜,祖籍广东潮州,作家、美食家、旅行家、电影监制等。担任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是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蔡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美食专栏,他的美食足迹遍布全球,也见证了国人饮食变迁。

  我的生活原则就是“真”

  广州日报记者此前曾多次采访蔡澜先生。2018年7月22日,“‘蔡澜寻味世界’系列新书首发式暨读者分享会”在深圳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举行,当天中午,本报记者在深圳一家酒店专访蔡澜。蔡澜表示,自己是天底下活得最有趣的人。

  访谈间,蔡澜告诉记者,自己的生活原则就是“真”,不掺假。如何让生活更有趣?蔡澜说,只需每天看看《笑话三百篇》《幽默人生》,每天对着镜子哈哈哈大笑三声,然后觉得自己很好笑,再大笑三声,一天就没烦恼了。

  在外人眼中,蔡澜看起来总是非常快乐,似乎没有烦恼。蔡澜表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一个人生活中绝对有烦恼,但自己从来不把这些烦恼告诉家人和身边的人。“你跟人家讲烦恼,人家听了也没有益处嘛,我是带快乐给人家的,不是带烦恼给人家的。所以有什么烦恼我就一口吞了下去,不仅不提,还要装进保险箱,拴上铁链子,再一脚踢进大海里。”

  今年2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蔡澜先生的新书《今生宜大笑》,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身体已经大不如前。面对生老病死,当时,年过8旬的他依然积极乐观、洒脱不羁,极具正能量。他说:“除了肉体的痛苦,所有所谓的痛苦都只是想出来的。人生就要过得快乐,远离烦恼痛苦,凡事往好处想,即使烦恼也要等明天再烦恼。”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 A5“活得最有趣”的蔡澜走了 曾繁莹、肖欢欢、吴波2025-06-28 2 2025年06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