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娱·闲情

青苗画家展露出蓬勃的艺术锐气与饱满的生命力

“青青之苗”正茁壮成长

李巧蓉

本文字数:2333

  詹斯斯 《向光而行》 中国画

  广东画院副院长郑阿湃向青苗画家进行写生示范。

  在去年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上,作为中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顶级展览,“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下文简称“青苗计划”)画家以入选作品总计95件(含10件进京作品)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从2012年成立,2013年9月招收首期52名学员,到今年9月第四期325名学员即将结业,进入第13个年头的“青苗”正茁壮成长,并蔚然成荫。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 通讯员 梁恩泉

  青苗画家成艺术中坚力量

  “青苗计划”是由广州画院联动中国国家画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针对优秀青年画家再培养的纯公益性平台,旨在协同创新,探索为美术精英“铺路搭桥”的培育模式。

  “‘青苗计划’从创立至今已历经13载,成功举办了四期,惠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大美院毕业生及社会上众多杰出青年艺术家,总计近700人。”广州画院院长宋陆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下,正是‘青苗四期’培育工作的第三年,经过三年的沉淀与积累,他们也即将成为艺术新秀,为美术界注入新意与活力。”

  从历届青苗画家所取得的成绩看,“青苗计划”不仅为美术界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得到更多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经过三年精心培育的青苗画家,积聚了深厚的艺术修养,有着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优秀的创作能力。其中,成绩突出且品学兼优的学员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被高校、画院和专业机构吸收,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一股艺术中坚力量。如学员冯剑平、何馥君现就职于广东画院,学员李夏夏、崔弥莱、李柳燕等现就职于广州画院,学员林锋、黄涛、吴偲、肖海生、邱佳铭、徐娜、苏军权、张大箴等现就职于广州美术学院。

  青苗画家在全国重要展览以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屡创佳绩,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青苗画家共入选作品21件,包括4件获奖提名作品、6件进京作品;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青苗画家入选作品95件,其中 10件进京作品;“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有4位青苗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共有27位青苗入选,7位青苗获奖;“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有5位青苗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有26位青苗画家作品入选,7件入选作品进京展览……

  “在广东美术界,如何发掘、遴选、培养优秀人才,如何让青年艺术人才不断地成长和发展,‘青苗计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宋陆京表示。

  人才培养在全国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青苗计划’作为全国首创的‘青年艺术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广东以外省份的青年艺术家也纷纷打电话来询问我们,是否可以加入。在我们之后,其他省份也有类似‘青苗计划’的项目成立,可见‘青苗计划’在全国众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是独树一帜的,是广东、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在经济发达之后关注文化建设的又一创举。”宋陆京说。

  在培养模式上,“青苗计划”不断创新,培育形式包括:专家授课、名家对话、走访名家、专题创作、展览交流、青苗学堂·名家坊活动、书籍出版等。专家授课邀请的都是来自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一线名家,建立青苗专家库,如田黎明、何家英、卢禹舜、何加林、方向、范扬等,从艺术的本体到技法等方面进行分解、总结。

  “不少著名画家正是因为年轻时得到前辈名师的指点才成长起来的。这些年来,青苗学员拜访的全国名师多达数十位,从理论到实践,从经验总结到实际建议,丰富密集的头脑风暴在青苗画家的心中引发了长久的激荡与回响,让他们一生获益无穷。”宋陆京说。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真正有深度、有高度的作品。无论是新疆喀什、西藏、四川大凉山、陕西延安,还是浙江雁荡山、海南、广东四大名山,都留下了青苗画家采风写生的足迹。宋陆京说:“采风写生、主题创作,让青苗画家走出‘小我’,走进火热的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更加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青苗计划’已经成为一个学术与包容的团队、年轻人聚集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蓬勃的艺术锐气与饱满的生命力,始终代表着年轻、活力和创造性。青年艺术家在这里共同创作、共同进步、发光发热。”宋陆京说。

  深耕岭南文化,助力湾区人文建设

  “学员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地域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从广州、广东扩展到了大湾区和全国;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培养手段越来越有针对性,线上线下相结合,打破时空地域的局限,引导青苗画家不断提升艺术创作水平,向社会输送更多的美术创作人才。”宋陆京说。

  据悉,正在进行中的“青苗四期”学员300余人来自不同省份和不同高校,包括港澳地区、九大美院以及其他高校,分设青苗班、湾区班、杰青班三个班别,其中湾区班是为了加强粤港澳三地与全国的交流联动,扶持大湾区美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

  “深耕岭南文化,助力大湾区人文建设,是我们在青苗培养中的重要目标。”宋陆京表示,近年来,青苗学员先后参与创作了不少作品。“羊城礼赞——主题美术创作作品展”里的作品以集体创作的形式聚焦代表广州云山珠水的场景约100个,再现了广州百年来的特有人文风貌;“广州故事——广州画院城市记忆主题美术创作展”中有不少青苗学员的作品,凝聚了青年艺术家对广州这座城市的情感和热爱;正在展出的“文脉亲则人心通:湾区艺术家城市记忆主题创作读本展”也有青苗学员的作品参展,他们以多元的笔触呈现了湾区的历史文脉。

  “十几年来,四期‘青苗计划’的成果令人鼓舞,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未来,希望真正把‘青苗计划’做实、做大、做强,打造成为广州的品牌项目,并进一步升级拓展为省级、国家级的青年美术优秀人才培养平台,以期对整个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宋陆京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文娱·闲情 A10“青青之苗”正茁壮成长 李巧蓉2025-06-19 2 2025年06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