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约“绘”百千万

绘出“百千万工程”广州新画卷

方晴、廖靖文、陈钧圣、吴多、何钻莹、汤南、何瑞琪、董业衡、肖桂来、夏强、莫伟浓

本文字数:4205

  增城朱村万亩片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摄

  越秀山体育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钟涌、李文博、欧广傑摄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 通讯员梁志远摄

  粤剧艺术博物馆以及永庆坊周边已成为广州文旅地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摄

  广州国际金融城 天河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供图

  广州设计之都设计殿堂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李程光摄

  幸福里历史文化街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李剑锋摄

  花都区塱头村 花都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供图

  古祠堂里狮舞腾跃,展现番禺岭南古邑文化魅力。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赵少城摄

  南沙现代农业风貌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通讯员从宣摄

  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通讯员增宣摄

  本版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廖靖文、陈钧圣、吴多、何钻莹、汤南、何瑞琪、董业衡、肖桂来、夏强、莫伟浓 通讯员荔宣、赵少城、从宣

  繁华都市抬眼即见,世外桃源转身可及。 展开“百千万工程”绘就的羊城画卷,满眼繁花似锦,处处硕果丰饶。

  项目建设“热辣滚烫”,高位推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推进实施重点项目139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乡村风貌持续焕新,在花都塱头看见古村新生,于黄埔迳下邂逅乡村未来;发展红利愈发可感,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年集体收入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这幅壮阔长卷笔意正酣,时刻增添新墨彩、不断绘出新章节。

  越秀

  越秀区聚焦区域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公共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纵深推进,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十强和中国楼宇经济营商环境示范城区。

  ●全区落地百强央企投资项目和区域总部项目44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以上。

  ●瑶台“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十五运三大赛事场馆周边整体焕新。

  ●培育推进长者饭堂等147个“小切口”改革创新项目,获省级以上荣誉34项。

  ●携手遂溪县共建“一园六区”产业平台拉动总投资170亿元。

  海珠

  海珠区聚焦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精准发力,持续巩固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

  ●以龙头企业引领打造数智经济高地,抖音在琶洲顺利拿地建设“一总部三中心”,头条、腾讯、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带动全区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0%。

  ●打造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现有大模型备案项目13个,算法备案126个,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落地大模型项目120个,集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超7000家。

  荔湾

  荔湾区始终以头号力度抓头号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以激光与增材制造、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两大产业为重点的现代都市工业生态加快构建,华润万象城、聚龙湾太古里、山姆等大型商业项目进展顺利,白鹅潭世界级商圈加力提速。

  ●通过土地征收、城中村改造、村集体留用地建设开发、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老厂房“工改工”、老旧物业提质增效等六种途径,腾挪约6平方公里产业发展用地,相关工作经验入选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投入资金18.8亿元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恩宁路、逢源大街—荔湾湖项目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分批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连续两年获市综合评估第1名。

  ●新增优质学位7800个,建成长者饭堂168个,全区每千人口床位数达7.6张。

  天河

  天河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长期领跑全市,位列2024赛迪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二、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二,连续两年荣获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2024年GDP突破6500亿元大关,连续18年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以占全市不到2%的土地贡献了全市21%的经济总量。

  ●加速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22年5765.81亿元增至2024年6376.70亿元。

  ●7个重点发展片区开发建设加力提速,2024年天河中央商务区获评全国“最具消费引领力商务区”,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位列2024年中国商圈商业力TOP3。

  白云

  白云区在2023年度省“百千万工程”考评中获“优秀”等次。

  ●强化“平台+产业”并进,高水平打造的“6+6+X”现代产业集群规模突破7000亿元,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引进鹏瑞利国际大健康医养城等一批优质项目。

  ●全省投资最大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项目——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动工建设,省重点建设项目——正佳帽峰湾文旅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创新首开区建设和“先安置、后征拆”等机制,制定“1+4”政策,全力推动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等城中村改造,2024年,全区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超270亿元、同比增长约52%。

  ●支付国家专项借款187亿元、占全市的61%,实现拨付金额、使用速度、改造数量等多个“全市第一”。

  黄埔

  黄埔区以头号势头、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明确提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帮扶协作等重点项目区级88个,17个街镇433个。

  ●全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400个以上,实现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投试产,完成工业投资超600亿元。

  ●高标准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莲塘—九龙湖—迳下“田园生态CBD”。

  ●17个街镇完成超170个(每个街镇不少于10个)以上点位的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推进高铁、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重要交通沿线环境风貌提升。

  ●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95%,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普惠均衡,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实现全域覆盖。

  花都

  花都区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进展。

  ●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集群街2号打造全省首例“业主自筹+政府激励”危旧房屋拆除重建项目。

  ●花都区塱头村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花都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助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建成启用。

  ●5月16日,市委组织部向各区反馈2024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情况,花都区获评“优秀”等次,“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成效排名全市第一。

  番禺

  番禺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辟产业发展主战场,持续推进“万亩千亿”攻坚,实施企业“月月有动工、月月有竣工”行动,1—5月累计推动18个产业项目动工、7个项目竣工,完成土地供应13宗、总用地面积约500亩。

  ●聚焦“办全运、提品质”,统筹实施2025美丽乡村行动、农房风貌整治提升等三大行动,全区新增种植苗木11.65万株,高标准完成10个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建成并运营全省首个志愿服务主题公园,推动城乡风貌换新颜。

  ●全区四个镇街入选赛迪顾问“2025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其中南村镇再次排名全市第一。

  南沙

  截至2024年底,南沙区新引进项目235个,新设企业数同比增长165.7%、增速全市第一。

  ●启动全国首个机构跨境养老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

  ●城镇新增就业近1.6万人。

  ●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超5600套、公办学位超7100个。

  ●2024年,全区村集体总收入达18.2亿元,平均超1400万元,14个村44个村民小组首次分红,全区128个村1298个生产小组全部实现分红。

  ●2023年12月,南沙区成为时隔6年重启申报后全国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此外,还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区、“中国黄油蟹之乡”、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等。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广州唯一的邮轮口岸,国内首家实现与地铁无缝接驳的邮轮母港,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之一,邮轮出入境旅客规模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三。

  ●4个典型镇规划获省评定为优秀等级,6个镇全部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5个镇跻身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数量居广州各区之首。

  从化

  从化区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大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精心策划“绿水青山 中意从化”农文旅体商融合系列活动、“奋战百千万一线、关心关爱更靠前”活动,今年以来共成功举办从化一百越野赛、中国卡丁车耐力锦标赛等8场赛事活动。

  ●全面完成24公里最美旅游公路示范段和特色驿站节点建设,引入德国公司打造国内最具规模、专业程度较高的全地形运动公园,良口镇、鳌头镇(第二批典型镇)顺利通过年度现场考核,第一批、第二批共60条省级典型村已顺利完成省实地核查工作。

  ● 成功举办2025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开工活动,现场签约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达168.5亿元,正式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达47.5亿元。谋划推进引领区67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292亿元。

  增城

  2023年以来,增城区强化担当、抢抓机遇,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扎实成效。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2024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40亿元、比2022年增长194%,与2022年相比新增市场主体8.3万户、增长35.4%。

  ●公铁联运枢纽获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开行国际班列467列,发运量占全市52%、全省43%。

  ●累计植树超17万棵,获评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塘镇跻身全国百强镇,3镇入围全国千强镇。

  ●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约1.9万个,2家医院成功创建“三甲”。

  ●2024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87万元,比2022年增长12.92%。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约“绘”百千万 A6绘出“百千万工程”广州新画卷 方晴、廖靖文、陈钧圣、吴多、何钻莹、汤南、何瑞琪、董业衡、肖桂来、夏强、莫伟浓2025-06-18 2 2025年06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