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娱·闲情

圆孩子们的“科学梦”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获颁“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卜松竹

本文字数:1362

  馆藏梅杜莎角龙化石

  恐龙模型

  馆藏异特龙化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提供

  6月17日在河北保定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新时代科普工作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正式获颁“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是广东第四家、广州首家获颁这一称号的科普机构。

  国内收藏美洲恐龙化石最优的博物馆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国家AAAA级景区广州正佳广场六楼东庭,2018年5月18日对公众开放,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广东首家自然科学主题博物馆、国内首家开设在大型购物中心的非国有博物馆,成为社会力量填补公共文化服务空白的典型。馆内收藏了8000余件珍稀化石、矿石、生物标本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在美洲恐龙化石收藏展示方面,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国内首屈一指。其中,“镇馆之宝”是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第三具、目前国内收藏展示的唯一一具梅杜莎角龙化石;正在清修、即将展出的超42米长超龙化石原件有望成为全世界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最长恐龙化石;馆内展示的埃德蒙顿龙、异特龙、翼龙、剑射鱼、猛犸象、洞熊等珍稀藏品,让观众饱览46亿年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历程,同时也为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研究和研学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材料。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倡导“分享型博物馆”的理念,馆方积极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外脑”力量。2022年,馆方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对馆藏异特龙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它身上的多处病变,它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被科学记录患有脊椎关节病累迁至肩部的恐龙。2023年,双方又合作对馆内一批蛋壳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广州市内在白垩纪晚期曾经也是恐龙生存过的地方。2024年,馆方与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合作开发的“古生物、古环境科学研究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应用”馆校合作项目获评“广州地区科普高质量发展优秀科普案例”。2025年,被广东省博物馆协会评选为“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年均举办500余场科普教育活动,近3年服务超过17万名观众。通过互动、游戏、竞赛、体验等多种方式,馆方开发了涵盖自然探索中心课程、科普穿梭机、儿童科普剧、分享会、线上互动和免费讲解六大板块的科普体系。在深化科普实践方面,博物馆多年来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云南恐龙研学营”品牌项目。

  孩子的“恐龙梦”会成为科学精神的种子

  著名的“恐龙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星表示,对公众特别是孩子们来说,古生物是吸引大家关注自然、关注科学的一个很好的媒介,成为自然科学科普的最佳学科之一。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古生物科普从过去相对偏重于简单地展现,转向更强调培养青少年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更全面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

  “在广州这样一座大城市中心的大型商厦里,就能找到像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这样可以方便地去探索远古奥秘的地方。希望小朋友们能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更多地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了解我们这个星球,思考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徐星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文娱·闲情 A10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获颁“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卜松竹2025-06-17 2 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