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化周刊

“粤乐新唱·潮挞非遗”音乐会昨晚上演

粤剧与流行乐“破壁”融合

李巧蓉

本文字数:728

  “粤乐新唱·潮挞非遗”音乐会现场 (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巧蓉)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李巧蓉)昨晚,由广州粤剧院与广州音乐唐人馆联合打造的“粤乐新唱·潮挞非遗”音乐会,用一场“破壁”融合的跨界派对,为羊城观众献上一场超越传统的视听盛宴。

  广州粤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非凡,优秀文武生陈骏旻携手著名美食家庄臣同台献唱,还有广东民乐演奏家与流行乐手并肩演奏,让古老的音韵与潮流的电声同频激荡。

  音乐会以一段神采飞扬的粤剧《杨门女将》表演迅速点燃全场气氛,在《帝女花》《紫钗恨》《分飞燕》等经典粤剧粤曲余音尚未消散时,《冷冷的秋》《漫步人生路》等流淌着时代记忆的粤语金曲旋即接棒登场。二者看似艺术门类不同,实则在“异曲同工”中诉说着同源血脉——粤语流行金曲的唱腔韵味、词作意境。

  舞台之下,观众沉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众多年轻面孔的专注与热情,他们或随《帝女花》轻声哼唱,或随《漫步人生路》的明快节拍击掌应和,传统与潮流的边界在沉浸式的共鸣中悄然消弭。

  “本次音乐会以流行金曲对话粤剧经典,其价值不仅在于形式混搭,更在于发掘岭南文化自我更新的深层动力。”广州粤剧院董事长、音乐会策划人林凯彬坦言,这场演出远非一次简单的曲目拼盘,其核心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文艺实验:“我们一直在探索,粤剧如何才能真正走进青年群体?从形式、内容乃至演出空间,我们都在寻找那个能吸引年轻观众的流量密码。”林凯彬表示,“此次尝试不仅旨在形式创新,更深层的是为粤剧艺术家和演奏家松绑,激发其专业潜能进行创新,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探索一条融合传统艺术与市场脉搏的可持续传承路径,实现从‘传统保育’到‘活态传承’的跃升。”

  广州粤剧院勇敢进行艺术形式的“潮挞”碰撞,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前提下寻求创新表达,实则是让艺术家成为创作主体,释放其融合创新的潜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文化周刊 A8粤剧与流行乐“破壁”融合 李巧蓉2025-06-14 2 2025年06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