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U16女足赛)全部落下帷幕。广东队以0比1惜败上海队,摘下本届全运会首个竞体项目的银牌。颁奖结束后,一轮圆月刚好挂在城市的上空,在我负责的这6天时间里,9场比赛的拍摄画上了圆满句号。
我在媒体从事新闻摄影近三十年,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拍摄社会新闻和时政新闻,很少有机会去拍摄体育项目,特别是重大的足球赛事。
而足球运动中,永远不知稍纵即逝的瞬间何时到来。比赛不结束,一切结果都有不确定性,这种戏剧性正是足球摄影的魅力,也是深深吸引我的地方。所以多年前,内心就藏有一个梦想,如果职业生涯最后十年,能够酣畅淋漓地拍拍足球,就算是无憾了!
我一直在等待机缘的到来。而全运会这6天9场比赛让我过足了瘾,圆了自己的梦。
其实在二十多年前,我也拍过一场足球比赛。
当时的我在武汉晚报摄影部工作,部门主任贾连成是一位拍足球比赛的高手,因为他临时要出差,让我替他拍摄一场甲A男足比赛。记得当时我带着长枪短炮早早站在赛场边,为拍摄做好准备。但没想到比赛一开始,因为足球转移速度非常快,而300mm长焦镜头的取景范围非常窄,我在相机取景框里根本找不到球。
于是,我采取等球进入拍照范围内时,再快速到相机取景框里去找球按快门的方法。可足球倏忽而至、倏忽而逝,取景框里哪还有球呀!即使拍到球,运动员的动作瞬间也凝固得不好。就这样来回折腾,我满头大汗,慌乱无比,最后干脆不用长焦镜头拍了,换了短焦镜头,结果效果并不理想,这次的拍摄经历令我无比痛苦。
等贾主任出差回来后,我跟他汇报了拍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说,用长焦拍足球比赛,一定要提前预判球的路线和大致落点,甚至拍之前,要了解核心球员在场上的跑位特点。回想当时拍球的过程,我哪是提前预判,我是用镜头追着球跑,难怪找不到球。我暗下决心,若下次再有机会拍足球,一定用这个方法试试。
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其间没有机会再用长焦镜头拍过足球比赛,但当时贾主任教导的拍球方法却铭记在心。
全运会女子足球赛前,有300mm和400mm定焦镜头可供选择,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拍摄难度更大的400mm镜头,就想挑战下自己。
前三场比赛,我选位是站在角球线旁拍摄,后来总感觉照片里的背景有些杂乱,之后,又租借一支焦距更长的600mm定焦镜头,改在观众台上往下拍摄,以球场绿草地为背景,画面果然干净很多。
从第一天拍第一场球开始,就要求自己对球的路线提前预判:第一,即使不看,脑子里要知道球门大概在几点钟位置;第二,球员通过两个边路带球,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往中路传球,所以当球员在边路拿球时,若有对手上来拦截,拍双方对抗的画面,若没有,就一定要盯紧中路,因为边路的球会随时传过来;第三,在足球比赛中,中前场永远是双方争夺的主战场,当球在中前场时,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
有了预判后,拍摄一下子就变得从容了,不像二十年前那样慌乱。在取框镜的后面,只需静静守候着精彩瞬间的到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海国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海国、苏俊杰、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