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回忆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素芹)“父亲离开我的时候,我才8个月大,当时还什么都不懂,但我一直怀念着他。每当听到《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我的心都在流泪。我想父亲当年去巴黎求学,就是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现在祖国富强了,如果父亲还在,一定会很欣慰。”6月13日,以“星海之声 丝路和鸣”为主题的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广州市番禺区启幕。冼星海之女冼妮娜又一次回到家乡,动情分享她对父亲的怀念。冼妮娜还特意分享了她即将出版的新书——《号角》,里面记录了她对父亲的点滴回忆。
冼妮娜感慨,每次回到广州参与纪念活动,都能看到家乡人民在以“赤子之心”传递精神火种,家乡人民对文化传承的热情让她“再忙也要回家”。
“我是在延安出生的,在延安鲁艺,歌声是不断的,所以我从小就会唱《黄河大合唱》。”分享父亲故事时,冼妮娜表示父亲的作品已经深入人心,大人小孩都在传唱,早已融入民族血脉。她希望年轻人从冼星海的作品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谈到对父亲冼星海的怀念,冼妮娜特意分享了她即将出版的新书——《号角》,里面记录了她对父亲的点滴回忆,承载了她四十多年来点点滴滴的手写记忆。
接受记者采访时,冼妮娜回忆:“父母当年在去延安的路上,经常遇到敌机的轰炸,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去延安参加革命的决心。”
冼妮娜说,在母亲的口中,父亲沉默寡言,温文尔雅。“虽然他平常不爱说话,但跟学生谈起音乐时,总是滔滔不绝,外冷内热,非常有热情。”冼妮娜回忆自己第一次在父亲日记里看到“小妮娜”这三个字时的情景。“我出生时父亲非常高兴,给我舅舅写了一封信,说:‘我生了一个小女同志,又是一份抗战的力量。’他把我的出生和抗战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冼妮娜看来,父亲当年能提出“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的危亡服务”,是因为他有过苦难的经历。“看到列强对中国的欺压,他知道国家一定要富强,人民才能有尊严,才能过上好日子。”她说,“如果父亲还在,看到祖国繁荣富强,大湾区飞速发展,他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活动现场,冼妮娜还为热爱音乐的青少年带来了礼物——她亲笔签名的《黄河大合唱》一书,并寄语孩子们要从这些书籍中汲取力量,传承星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