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家门口”学艺 “指尖上”增收

永庆坊“羊城技能加油站”开设广绣技艺等课程 助力居民就业创业

何颖思

本文字数:2086

  创业导师胡凯麟在讲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摄

  扫码看视频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走基层 看作风

  开栏语

  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广州日报即日起推出《走基层 看作风》专栏,通过深入一线、实地走访,展现广州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新作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

  这个社区里的培训班,不光教手艺,还教大家用手艺赚钱。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羊城技能加油站”,结合居民需求和区域特色,开设了非遗技艺、文创设计、电商营销等实用性培训课程,通过给居民“充充电”,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近日记者走访时,站点组织了一场别样的培训——向居民讲授如何从创意设计开始打造文创产品的全过程。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全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必修课”。广州市人社部门深挖群众技能培训需求,建设“羊城技能加油站”,采用“居民点单、站点派单、机构接单”的服务模式,精准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业指导、就业实训等各类培训,为居民群众提供了“用工服务+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一站式服务。

  学员:“课程都很实用,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

  “文创的目标是创造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大家都很关心,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产品,而且能‘吃饱饭’……”课堂上,创业导师胡凯麟深入浅出地介绍“什么是文创”“文创如何创造价值”。“还有文化价值,我们需要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爹味’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需要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去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另外还有社会价值,为社会大众提供情绪价值。”

  胡凯麟结合自身创作经历,详细介绍了一款文创产品如何从创意设计开始,开发一个IP形象并实现产业化。

  三年前,胡凯麟也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非遗技能培训、创业课程,通过培训系统掌握了商业模式构建与品牌运营的专业策略。其后他创业,与团队成功打造出“广州阿棉”“如意螂君”等爆款IP形象。为了回馈社区,企业特别开发了“居家就业材料包”项目,为40多名宝妈、残障人士等就业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目前,我们正在申请荔湾区技能人才工作室,与‘羊城技能加油站’共建特色培训项目。”胡凯麟说道。

  “我正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用学习的手艺去创业。”已经多次参加技能培训课程的陈婉靖告诉记者,自己关注了“荔湾职建”公众号,一看到合适的课程就报名参加,“除了这次的培训,我还学过广绣技艺、创业课程,我还对接下来好几个课程都有兴趣,比如AI、抖音带货等,这些课程都很实用,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陈婉靖说,受学习到的广绣基础针法启发,她创作了西关小姐口金包等作品,创业课程的导师还“手把手”地指导自己如何设计、包装产品、营销定价,“通过参加集市和一些展览,我已经赚到钱了,我还在广东胜利宾馆大堂做了个人作品展。”

  实现“培训—实践—就业”一站式服务

  永庆坊“羊城技能加油站”是广州市首个“羊城技能加油站”,依托基层党群服务驿站建立。“我们这个站点主打就是教大家岭南绝活,像‘三雕一彩一绣’等。我们不光教手艺,还琢磨怎么让大家用手艺赚钱,甚至创业。”永庆坊“羊城技能加油站”站长谭景瑜介绍,自站点3月揭牌以来,已经开展了5场培训,培训82人次。“最受欢迎的是‘三雕一彩一绣’这些特色非遗课程。比如玉雕项目,国内著名的玉器市场就在华林街,结合产业需求,有很多从业者会比较关注这个培训项目。”谭景瑜表示,站点将紧跟市场需求,增设非遗文创设计、文化导览、电商营销等实用性课程,全年计划开展20场培训活动。后续还将与文创企业合作,为学员搭建实习平台,并推荐优质岗位,真正实现“培训—实践—就业”一站式服务。

  “一直以来,我们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居民的技能培训需求。”荔湾区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中心副主任毛旭介绍,经过一系列调研分析,荔湾区居民培训需求集中在文创类、服务类、零售业等,比如非遗手作、养老护理、电商运营等。“永庆坊是知名文化旅游名片,也是非遗资源聚集区,在这里开展培训,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我们希望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他们想要的培训,方便大家提升技能,从而促进就业和创业。”

  据了解,广州市荔湾区以永庆坊为核心打造1个技能培训辐射区,并在区内不同街道设立多个特色培训示范点,包括逢源街“银发经济”、多宝街“非遗传承”、东沙街“中医药传承”、东漖街“社区服务”、中南街“花卉培育”、海龙街“增材制造”等,满足区内居民多样化的技能学习需求。在培训结束后,还提供就业见习、职业指导等后续跟踪服务。

  下一步,广州市将优先在社区村居、产业园区、院校周边建设“羊城技能加油站”,探索打造“互联网+培训”“培训+就业”“产业+培训”“院校+培训”等多种建设范式,深化“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2“家门口”学艺 “指尖上”增收 何颖思2025-06-14 2 2025年06月14日 星期六